□全媒体记者 王冬霞 通讯员 翟华玲
本报讯 连日来,西平县专探乡西街文化广场上,几十位大铜器爱好者在教练的指挥下,配和着锣鼓的节奏,手中的大铙、大镲上下翻飞,练习着大铜器表演的各种动作和技巧,引来众多乡亲们的围观和阵阵喝彩。
“入了秋,万事休;进了冬,万事空。”昔日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回乡的农民,不是互相邀请喝酒聊天,就是扎堆打麻将。县文化馆利用农闲及春节前村民都回来过年的机会,组织代表性传承人到乡村开展大铜器培训及排练新曲目,积极为参加元宵节期间的全县大铜器比赛做准备。
西平大铜器是流传于西平民间的一种风格独特的闹年打击乐,主要乐器有大铙、大镲、大鼓等,声音铿锵,粗犷豪放,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2008年6月,西平大铜器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截至目前,西平县共有大铜器班队4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