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水肥一体化栽培、温室智能控制等新技术30多项
一个蔬菜大棚年收入15万元
常庄村发展特色产业拔穷根
□全媒体记者 许静 文/图
村民们在选摘西红柿。
本报讯 1月14日,三九寒冬,在确山县瓦岗镇常庄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村民们正在选摘优质西红柿。大棚内的西红柿秧苗已有一人多高,上面缀满了盛开的花朵,挂满了或熟透或青涩的西红柿。
“这里种的西红柿个大、酸甜、口味好,既是营养丰富的蔬菜,又是口感纯正的水果,纯天然无公害,是名副其实的好东西。”前来购买西红柿的客户无不交口称赞。
“按照这长势,今年是个丰收年。”大棚负责人孟凡军笑着说,“我们一个蔬菜大棚产西红柿1.5万公斤,一公斤10元左右,你算算,一个大棚估计收入15万元左右,我们共有11个蔬菜大棚。”说这话时,孟凡军抑制不住满脸的喜悦。
正在采摘西红柿的贫困村民杜所、张俊庭高兴得合不拢嘴:“在这里管吃、管住,干活不累,一个月挣2000多元钱,得劲儿!”
精准扶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只有产业发展起来,才能彻底拔掉穷根。据了解,瓦岗镇常庄村坚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核心,以蔬菜大棚升级改造为切入点,加快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蔬菜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公司化经营,逐步形成了“蔬菜主导、多业并举”的富民产业格局。在这里务工的都是来自周边常庄、罗庄、李庄和杜庄的贫困户。他们在这里务工既学到了种植技术,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而且可以照顾家。
如今,常庄村先后引进水肥一体化栽培、温室智能控制等新技术30多项,可以说科技渗透蔬菜种植的每个环节。目前种植的有番茄等蔬菜、瓜果,另外,七色彩椒、美国樱桃、水果黄瓜等高产作物,通过电商平台直销。产业发展带来的丰厚利润,确保全镇贫困人口收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