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9年01月11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是一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9-01-11 08:19:46  

这是一个问题

——读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赵 炯

又拿起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实在是太喜欢塞林格的语言了,读着读着总会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故去的那位天才——王小波。他是那种能给人极大阅读乐趣的作者,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于他的叙述之中。我要说的就是他是那种百年不遇的天才,太聪明也太可爱了,比起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那些故作姿态的高高在上的作家们可爱多了。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不止一次提起菲次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次比》,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书,不论你什么时候拿起来随便翻到哪一页你都可以很愉快地阅读下去。而《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是这样的一本书。

当然,仅仅就语言,一个作家,一本书是无法成为经典的,重要的是“微笑背后掩藏的悲哀”。《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用看似轻松幽默的语言叙述了在工业时代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迷茫和道德情感的缺失,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作者在书中说:“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就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而英勇死去,而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就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而卑贱地活着。”这些话让人触目惊心而又默然。如果你愿意为某种事业而死去,那么你当然是个理想主义者,而在工业时代或者后工业时代的现实里,你明显是幼稚的,谁都懂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你要想成熟地活在这个时代,你就只能卑贱,你就只能丧失自己的理想和尊严。

霍尔顿想去西部,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仅是不做那些虚伪的事,不说那些虚伪的话。找一个同样又聋又哑的妻子,在森林旁边盖一间小木屋,不要一点的伪饰和做作,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那么一大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附近没有其他人,我就站在那悬崖边,我的职责就是在那里守望,要是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们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往哪跑,我得把他们捉住。”

是的,只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的是几千几万个孩子,守望的是纯真的不欺瞒的心灵,守望的是一种美好和崇高,一种原始性的社会人生的理想。最终霍尔顿没有做到,当然也不可能做到。

作者塞林格对社会的选择也是逃避的。他后来真的隐居深山,过着不与世俗交往的生活,用写作来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却从来不愿发表自己的作品。他没有为自己的理想殉道,当然也没有为世俗而卑贱地活着,他是成熟者还是不成熟者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