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丽丽 通讯员 李 超
上蔡县大路李乡栗庄村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的老人在观看演出(资料图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2019年的钟声已经敲响,2018年已成为过去。在辞旧迎新的元旦假日里,驻马店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银良并未歇息,带领残联系统多位同志,奔走在调研、慰问的道路上,为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而努力奋斗着。
在过去一年里,我市残疾人工作取得新发展,残疾人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已成常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如期完成,残疾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普遍开展……
残疾人的小康梦近在眼前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的一句话,对于汝南县宋庄村的夏新华来说,再贴切不过了。
夏新华是一名残疾人。几年前,他跟着村里人学习种植大棚蔬菜的技术,现在,他不仅拥有6座蔬菜大棚,还成立了建造大棚的专业队伍。说起残疾人夏新华的发展势头,连搞大棚起家的老支书付长运都赞不绝口:“在奔小康的路上,他给贫困残疾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奔小康的路上,像夏新华一样脱贫致富的残疾人还有很多。市委、市政府把残疾人扶贫工作列入全市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出台了《市残联2018年助力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文件,与县区签订2018年度脱贫攻坚责任书。
市委、市政府发挥部门联动作用,深化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党员帮扶,整合资源开展行业助残扶贫。落实两项补贴制度,为57323名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68733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资助47名残疾人大学生。
目前,我市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建设全覆盖,已建成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88个,在建1个,能满足4000多名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的托养需求。日间照料中心已建成3个,累计照料残疾人5000余次。
精准康复服务更加精准
2018年7月28日,美国斯达克“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国(河南)项目驻马店启动仪式举行,一名小姑娘引起了众人的注意。这名小姑娘叫孙梦玉,是聋哑人,此次和老师一起专程来参加活动。配上助听器的孙梦玉,能够清晰地听到声音,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美国斯达克“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国(河南)项目落户驻马店,是市残联积极争取的结果,共为2873名贫困听障人士验配5679台助听器。
孙梦玉是幸运的,在我市,和她情况类似的残疾儿童还有很多。为此,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印发驻马店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立残疾儿童筛查工作长效机制,开展残疾儿童筛查、康复双相转介,切实保障残疾儿童的康复权益。
2018年,市残联建立0~6岁贫困残疾儿童基本状况及康复需求档案和数据库,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投入资金914.7万元,累计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1384人。此外,还完成了179名建档立卡0~6岁残疾儿童的康复服务任务。
2018年,市残联积极开展辅具精准适配服务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共为各类残疾人发放精准辅助器具28583件、爱心物资12315件,惠及35000多人次,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
学前融合给孩子插上翅膀
李春雪是市残联博爱幼儿园的一名特教老师。在她眼里,无论是孤独症还是智力低下的孩子,都是一朵待开放的花朵,老师就是唤醒这些花骨朵的催化剂。已做特教老师4年的她,每当看到孩子们进入正常的幼儿园上学,内心都会感到欣慰和自豪。
市残联博爱幼儿园里的孩子,有的是先天性耳聋,有的患有自闭症。2018年,市残联持续推进“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康复教育模式,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对184名0~6岁贫困脑瘫残疾儿童,市残联博爱幼儿园对288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开展全免费康复训练和治疗。
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市残联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科研建设,邀请各级专家教授授课,选派骨干医护人员和特教教师参加中残联、省残联和全国部分高校组织的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班40余人次,邀请专家授课8次。
2019年 他们踏上新征程
“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展望2019年,市残联期待着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好“扶贫助残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精准方略,继续做好精准识别,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这是市残联在201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发挥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健康扶贫等品牌优势,深化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的兜底保障。
做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力争做到应救尽救,实现救助全覆盖。继续加大贫困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力度,为贫困残疾人提供贴心服务,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尽快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做好互联网+助残服务工作,推进县区残联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资源、服务互联互通,建设“智慧残联”,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工作,让残疾人办事“最多跑一次”“一次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