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王永良 文/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确山县石滚河镇石滚河村建北村村民周新广赶着200只波尔山羊在群山中放牧成为常态。12月18日一大早,在驻马店日报社门前守候的周新广拿着一封感谢信找到记者,向记者讲述这些年他是如何从一个贫困户慢慢依靠养羊走出贫困的故事。
时来运转
感谢党的好政策
当天中午,记者来到周新广的养羊场,远远就能听见羊儿咩咩的叫声。一群波尔山羊在阳光下奔跑,周新广的妻子扬鞭驱赶着羊群(如图),很快200只羊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周新广从小就跟着在山上开荒的父亲居住,算起来至今已经有30多年了。“我对大山有着深厚的感情,长期不回家住,邻居看到我就开玩笑地说‘山大王’回来了。”他笑着对记者说。
“之前我家太困难了。”周新广说,“初中毕业后我外出打工,因学历低、没技术,不仅没挣到钱,还得了重病,差点儿偏瘫,还好遇到孩儿他妈,不嫌弃我穷,和我走到了一起。后来,我的病情严重,无法支付医药费和住宿费,我们就决定回老家。”
“回到老家后第一个孩子出生了,让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一定得养好身体找一个致富门路。带着这份执念,我从亲戚家抱回一只小羊。孩子5岁时,羊由一只变成几只,可紧接着二儿子、三女儿来到世上,生活更加困难。说出来不怕笑话,我都好几年没有走过亲戚了,因为没钱买礼物。最困难的是快过年的时候,手里没有一分钱。后来,镇里派任国安来石滚河包村。有一年过年,任国安了解到我家的情况,给了我100元钱。接过钱时,我的眼泪一下出来了。随后,亲戚给我200元钱,一家5口人用这300元钱过了个年。”
“我家被定为贫困户后,城乡医保费用免了,医疗报销比例提高了,养殖贷款下来了,厨房改造得很整洁……这些都是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实现的。”周新广说,“如今,我不再为医疗费发愁,不再为孩子上学的费用发愁,不再为养羊没有本钱发愁。3个孩子健康成长,上百只羊在羊圈里咩咩叫着,我们两口子干得更起劲了。”
深山牧羊者
赶着羊儿脱贫
周新广说:“羊越养越多,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我们就从热闹的大街搬到没有人烟和水电的半山腰。我和妻子商量着想扩大养殖规模,可苦于没有钱。后来,县里派来的驻村第一书记和乡里派来的包村干部就帮我协调贷款,在他们的努力下,我顺利拿到了贷款,并扩大了养殖规模。”周新广一边叙述,一边擦拭额头上的汗水。
“今年可以出栏的羊有近100只,按每只100斤,母羊14.5元一斤,公羊16.5元一斤计算,预计年底可以卖10多万元钱。用这笔钱还了账,再有一年时间都是赚的了。在这里,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县里选派的扶贫干部,感谢乡村干部。”周新广谈起如今的生活,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他告诉记者,现在他家的收入多了,除了养羊,他种的9亩多夏枯草明年5月就可以收割,晾干后一斤可以卖13元,能收入2万多元,年底再卖一批,还有4万多元的收入。他们家的羊不吃饲料,即使寒冬腊月大雪封山,羊群也会刨开积雪寻找吃的东西。
“庄稼人勤算账,如今跟着羊儿满山跑,我的病也好得差不多了。孩子们很争气,学习成绩都不错。虽然我家的房子比起邻居的楼房略显寒酸,不过再过几年,我们一定能依靠养羊赚钱盖新房搬新家,过上富足的日子。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啊!”周新广高兴地说。
山风阵阵,远处传来羊儿的叫声,林涛回应,似在讲述一个贫困户在党的帮扶政策下积极脱贫的感人故事。
“记者同志,明年夏天这里瓜果飘香,您一定过来尝尝,也通过你的笔表达一个贫困户的感激之情。现在,我准备修一座水塘,养些鱼,开个农家乐也不一定。另外,我为养羊场注册了名字,原生态的羊儿供不应求,也希望你们帮我宣传宣传。”临别,周新广不停向记者交代。他的笑脸像一朵凌风开放的野菊花,开得灿烂,开得热烈,也开得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