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8年12月14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照明工具大变脸

发布时间:2018-12-14 08:19:44  

□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琳琳 实习生 曹壮壮 文/

wangy181252.jpg

煤油灯

wangy181253.jpg

霓虹灯

从昏暗的煤油灯到明亮的白炽灯,到经济实用的节能灯,再到现代时尚的新型灯具,灯具的快速发展和演变清晰地透射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条件及生活习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忆中的煤油灯

近日,62岁的市民李先生提起多年前的事情很是感慨。他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汝南县农村,上世纪70年代,家里和学校用的煤油灯大多是用玻璃瓶子改造的,在瓶盖上放一个圆铁片,再打个眼儿,穿个棉线灯芯,瓶里灌上煤油就可以照明了。煤油要到镇上的供销社去买,一公斤煤油两三盏灯能用两三个月。

李先生说,那个年代,不仅不敢奢望用电灯,就是煤油灯、香油灯也不能随便用。煤油灯只有在晚上写作业时才用,而平时看书都是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太阳底下完成的。“那时天一黑,孩子们就迫切地点亮煤油灯,昏黄的灯光照得屋子里一片朦胧,一家人坐在房间里读书、写字、缝衣服。”李先生告诉记者,在煤油灯下,他捧着书本渐渐长大。

“后来父亲用微薄的工资给家里添置了一盏马灯。这是一种可以手提且防风雨的煤油灯。这盏灯只有在母亲缝衣服以及我写作业时才拿出来用。”李先生说,“不管是雪花飞舞的黄昏,还是凄雨霏霏的寒夜,只要望见窗户里散射出的灯光,寒冷和孤独就会在瞬间远去。曾记得,在无数个寒冷的冬夜,我坐在昏黄摇曳的煤油灯下听长辈讲故事,一家人坐在一起,整个屋子里充满温暖与幸福。”

白炽灯下的欢呼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一根根木电杆竖起来了,白炽灯走进了农民家。房间里亮了起来,孩子们高兴得又蹦又跳,那电灯的开关拉绳也被感觉稀奇的孩子们拉坏了一根又一根。

白炽灯电线里的电流进入到金属丝里,金属丝产生高热,热到一定程度会发光,这是最早的电灯,现在仍然在广泛使用。

“为了省电,母亲买了一只15瓦的电灯泡,屋里不是太亮,角落里还有些昏暗。”李先生告诉记者,就这样的条件对当时的他来说也是幸福的,因为不用烧油,也不用手提,已经十分方便了。

李先生说,自从人类学会钻木取火,照明经历了从火、油到电的发展历程。照明工具经历过无数的变革,出现过火把、动物油灯、植物油灯、蜡烛、煤油灯到白炽灯、日光灯,发展到现在琳琅满目的装饰灯、节能灯等,可以说一部照明的历史正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见证。

绚丽灯景惹人醉

如今,灯具的款式越来越多,品种也越来越丰富,家里的煤油灯早已没了踪迹,曾经认为最漂亮的壁灯也已成为“古董”,市场上出现了实用的声控灯、节能灯、无频闪的护眼灯、各种遥控吊灯,高效、节能,让人眼花缭乱。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

那一盏盏曾经照亮了昔日乡村、点亮了千家万户的煤油灯早已被日光灯、LED灯以及各式各样的灯具所替代。从灯光如豆的煤油灯到昏黄暗淡的电灯泡再到光彩夺目的各式灯具,折射出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4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璀璨的灯光一样让人民的心情亮堂起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