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品种繁多的灯渐次亮了起来。路灯忠实地坚守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大小小的霓虹灯闪烁着,给城市的夜增添了美丽。夜市上的烧烤摊趁着灯光开始了营生。游乐场也借助各种灯光营造出童话般的氛围,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走在灯火通明的大街上,置身于各种灯光的笼罩下,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灯光,如城市的眼睛,在默默地注视着城市的发展。每座城市繁华的背后,是各种灯光交融的效果。这一切都源于电,源于电网设施的完善,千千万万的电力人用自己的臂膀撑起了整个城市的璀璨。作为一名电力人,对电的感情自然比一般人深厚,体会也更深刻。
点亮光明的眼睛
□刘静
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网力量还比较薄弱,农村停电是家常便饭,停电带来的不便可想而知。我念小学时,学校有早读。每天早早地起床,接过外婆递过来的小油灯,我开始向学校走去。小油灯是用那种不太大的药瓶做的,在药瓶的盖子上扎一个洞,然后把棉线从洞里穿过去,上面露出一点线头,下面全部浸到油里。提着小小的油灯,走在漆黑的路上,我心里总会燃起一丝希望的亮光。
到学校后,用火柴点亮小油灯,我伴着微弱的灯光开始早读。不一会儿,教室里就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煤油味,即使这样,也丝毫不影响我们早读的心情。有时,为了省油,我就把灯吹灭,用削铅笔的小刀切掉灯芯上面烧焦的部分后重新将其点亮。有时候,我会不小心碰倒灯,这时除了心疼煤油外,就是赶紧手忙脚乱地用纸一遍一遍地擦拭洒在桌上和残留在灯瓶上的煤油,弄得满手油乎乎的。那时的油灯用的大都是煤油,一个早上,靠近灯的脸总是被熏得黑黑的,有时不小心还会烧焦额前的头发,散发出一股奇怪的味道。每次下了早读,同学们看着彼此的脸,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夜晚,由于经常停电,小油灯、蜡烛就成为照明的主力军,电灯反而成了陪衬。小小的灶台上,放着一盏小油灯,外婆在昏暗的厨房里准备一家人的晚饭,外公在灶前烧火。如豆的灯光下,外婆、外公配合默契。不一会儿,伴随着袅袅的蒸气,飘散出饭菜的香味。一晚又一晚,一年又一年,他们总是这样合作着,经营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如同经营他们的爱情,朴实、简单,却散发着爱的馨香。外婆做饭的间隙,年幼的我总是在堂屋里写字、背课文。吃饭后,我就搬一张凳子,依在他们身边,背诵给他们听。在他们慈祥的目光中,我总是能看到灯光一样的光芒,在他们的脸上闪耀。
二
后来,农村安装电灯的越来越多了,尽管电灯的拉绳因为用力过度而拉断,或是电压低灯光如萤火般微弱,但大家对电灯的喜欢与日俱增。小油灯,就如蒙在灯壁上的那层灰尘,开始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被隐匿在生活的角落,沉在了我的心中。
那时,外婆家有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夏日晚饭过后,不仅是自家人,而且左邻右舍都会聚集在外婆家的院子里看电视。外婆和外公会把准备好的茶水、自家晒的南瓜籽等拿出来给大家吃。大家吃着看着,别有一番情趣。但很多时候,大家正看得津津有味时,忽然停电了。原本寂静的小院顿时沸腾起来,尖叫、抱怨,还有讨论电视情节的声音……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却表达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盼望早些来电。我的心被电视剧的精彩情节牵动着,对于突然停电也是心生怨恨、焦急万分。不得已,我只好和小伙伴们第一时间跑到村里的电工家问情况。如果电工不在家,我们就赶紧往村西头的小配电房跑。电工的回答让我们似懂非懂, 但能弄明白的就是今晚不会来电了。我们只好懊恼地往家里走,一边走一边猜测后面的情节,和小伙伴们争论着。那时,我的心头总是有一个小小的希冀,愿将来不再停电。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每年三夏农忙时节抢电的情形。麦收过后,就是打麦了。家家户户都把收割回来的麦子堆放在打麦场上。打麦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是大家相互配合的事情,很受村民重视。为了保证公平,村里通过抓阄的方式决定打麦的先后顺序。排定后,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不知是不是手气问题,我家很多时候抓到的都是晚上。吃过晚饭,父母就带着我们姐弟到麦场上等着。打麦场上,两盏40瓦的电灯明晃晃地照着,一台打麦机嗡嗡作响。在打麦机旁的两人相对而立,一人不停地把带着麦穗的麦秸往打麦机里放。随着打麦机的循环运转,一粒粒麦籽唱着欢歌纷纷落地。另一个人把脱了麦籽的麦秸拽出来。旁边站着的人赶紧把麦籽往准备好的袋子里装。麦籽出得快,装的人动作也快。
在这里,速度必须是第一位的,来不得半点懈怠。电压低打麦机带不起来,或是打麦机出故障时,是最让人揪心的。也只有趁着这个间隙,人们才可以歇一歇,喝几口水或吃点东西补充一下体力。打麦机的故障有大有小,小故障一会儿工夫就修好了,大故障一耽误至少半天。打麦的人不会因为故障就回家,总会留一两个人在麦场上等着。
打麦时,电是关键因素,谁也不想错过。每到这时,人们总是叹息:“啥时能在打麦的时候,不再一边忙乎一边担心电压低、机器出故障就好了。”如今,打麦已经成为历史,联合收割机早就解决了三夏农忙的大部分问题。
三
一年又一年,电早就“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和各类电网建设工程的实施,停电的次数越来越少。特别是这些年,连我居住的小城也将单回线路改为双回线路,县域实现了稳定供电,电网设备的日益完善让停电成为了历史。如今,我们在电的陪伴下肆意享受着各种现代生活。不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家电齐全。
从上帝造人的那一刻起,光明就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千方百计地寻找光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梦想已经照进了现实。那些明亮的光,如一双双眼睛闪耀着,让我们的生活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