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徐小防
本报讯 提到“双11”,大家眼前出现的画面就是买买买。这不,还没到“双11”,很多市民就已经选好要“剁手”的商品,准备在“双11”当天“大肆挥霍”。
11月7日一大早,市民龚女士就和同事讨论“双11”要买什么。
龚女士说,每年“双11”,她都会提前几天上网挑选,将心仪的物品选好加入购物车,只待“双11”那天下单付款。
记者看到,由于近日市区气温骤降,除化妆品、零食外,龚女士的购物车里大多是冬装、被子、鞋子等家居用品,加起来一共2000余元。
与龚女士不同,黄淮学院在校大学生李奕琳购物车里的商品则很简单。
“平时的生活费不多,在学校只是买一些生活用品。我准备在‘双11’抢购一些零食,当作平时的口粮。” 李奕琳说。
与其他市民不同的是,胡女士已经很少在“双11”“剁手”,线下购物的比重逐年增加。
“现在很多商场在‘双11’这天大力促销,部分商品的优惠力度比线上更大,在店里买衣服我可以试穿,避免了快递耽误太多时间。”胡女士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2个星期前,市区部分实体商家已经打出“双11”促销牌,准备在当天搞促销活动。
据了解,几年前电商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百货零售销售经营,但传统零售行业并没有因此偃旗息鼓,大有与电商一争高下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