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 捷
遂平县槐树乡张吴楼村王彦村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身为农民,却酷爱书画。他家俨然一个书画院。老人名叫张宗玺,痴迷于创作牡丹和山水画,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昨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胸中有丘壑 下笔如有神
张宗玺说,搞书画创作已成为他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云腾天空、瀑布飞流、群山巍峨、江河滔滔、花开蝶舞……这些都会让他移不开眼睛。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他都能感觉到如心在交流。笔墨、色彩、韵味让他可以尽情挥洒豪情,体味纸、笔、墨融通时的畅快。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他创作了《江山如此多娇》。他以传神之笔,再现伟人的气度、风范。
2015年春天,张宗玺创作了山水画《剧团来到咱山村》。画面远处岭峦斜卧,近处泉瀑高挂。桥的一端,依山就势筑起的是戏台,戏台上演员的表演,一招一式活灵活现。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他创作了山水画《伏击》,讴歌人民战士为保卫祖国大好河山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他创作了《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山水画。
爱是他不竭的创作源泉
“作为一个美术爱好者,我深深体会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去年创作的《牡丹》,献给党的十九大,祝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 张宗玺说,他还创作了一幅长达4米的《花香鸟语》国画,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作为一位农民,张宗玺生活在伏牛山余脉70余年,描绘家乡的山山水水更是得心应手。
据了解,张宗玺自幼家境贫寒。他初中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参加劳动,平时酷爱涂鸦。1964年,村里需要布置革命化环境,他的美术特长有了用武之地。家乡的山岭谷崖、野水江河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
他对绘画的热情得到一位同样热爱绘画的同乡的关注。经过这位同乡的点拨,他的创作水平得以空前提高。本村老人李桂庭赠送他一本《芥子园画传》,使他迷上了牡丹创作。后来,他又拜被称为“竹子先生”的王潮海为师,学画竹子,技艺大增。
“我不仅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这是我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 张宗玺说。
成果丰硕仍不懈追求
多年来,张宗玺收获颇丰。2013年是他创作丰收的一年:作品被编入《第七届海峽两岸书画名家作品集》;参加长沙翰华书画院举办的中老年书画名家邀请赛,获得金奖;参加中国书画名家北京韩国园博国际交流特别邀请赛,获得金奖。2014年5月,在《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代表作文库》评选中,作品被评为特别奖。2015年参加由中国书画研究院主办的“羲之杯”邀请赛,获得一等奖。同年,参加驻马店市书协美协会展,山水画《伏击》获得二等奖。2016年参加河南省美协举办的新人新作品展,获得入选证书。同年,山水画《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获驻马店市美协颁发的二等奖。2017年被河南省书画委员会推选为理事,被由郑州市文化局主管的中原书画院聘为高级画师……
张宗玺清楚地记得,现代山水画大师陆俨少的老师孟超然告诫他的学生,学画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张宗玺不仅记住了这句话,还深刻领会了这句话的精髓。他悠游于经石书画和现代艺术之间,展示着自己独有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