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笔流神韵 火墨绘新图
身残志坚走出别样艺术人生路
刘新文:希望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晚报记者 苏 玲 通讯员 苏兆德 韩兴州 文/图
以铁为笔、以木为纸的烙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珍品,还曾是宫廷御用品。近日,在市书画艺术展上,烙画《山水四屏》斩获大奖。而该画的作者、来自平舆县玉皇庙乡的刘新文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日,记者采访了刘新文。
刘新文
南京学艺
作品畅销东南亚
今年54岁的刘新文清瘦儒雅、温良谦和。说起与烙画结缘,刘新文回忆,他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致左腿残疾,24岁时前妻因病去世。当时他心情极度低落,经二弟刘新灵(南京著名书法家)介绍到南京金陵画院,拜烙画大师杜业仁为师。
通过勤学苦练,刘新文渐入佳境,从木工、雕刻、烙画到装裱,所有工序他都了然于胸、得心应手。刘新文的烙画作品得到了画院大师的赞赏,大师推荐他去一家厂里当技术员,为员工们传授技艺。在他的指导下,一大批业务骨干脱颖而出,该厂的作品畅销东南5省和东南亚等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时,2007年,他的第二任妻子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他只好忍痛辞职回到家乡。
经过一段时间的冶疗,妻子的左手仍不能动,行走不稳,失去了劳动能力。没有了收入,一家人的日子捉襟见肘。为此,刘新文拖着残疾的左腿到处捡拾废品,换些零钱贴补家用。
他一边照顾病妻,一边接送孩子上学,还要洗衣做饭干农活。虽省吃俭用,但还是入不敷出。
受到帮扶
靠手艺摆脱贫困
穷则思变。抱着试试的想法,刘新文东拼西凑了1万元钱购买原料,在家创作烙画,然后出去卖。一套山水烙画需要10多天才能完成,但还卖不到2000元钱。
后来,平舆县玉皇庙乡党委书记李松勇在走访时了解到他的情况,第一时间按政策把刘新文定为贫困户进行扶持,并为他申请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
这笔钱让刘新文如鱼得水。他随即购置了工具和一批原材料,加班加点进行创作。乡领导还为他当起了推销员,同时免费把他的作品放到平舆县电商平台上宣传。
通过宣传,刘新文的作品被卖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有了收入,日子也有了盼头,刘新文和家人的脸上有了笑容。2017年底,刘新文家顺利脱贫。
“李书记得知我家比较困难后,6次到家里走访,解决了我多年没能解决的困难,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们一家人都很感激他。”刘新文激动地说。现在,李书记6访贫困户和刘新文脱贫的故事已在当地传为美谈。
人逢喜事精神爽。在乡领导的重视下,刘新文声名远播,订单不断。他浑身充满活力,全身心投入到烙画的创作中。
传授烙画技艺
带领残疾人致富
随着订单的增多,刘新文愈发不敢掉以轻心。他严格要求自己,力图把每件烙画作品都打造成精品,并在传承古法烙画、保持拙朴韵味的基础上,苦心钻研与烙画相匹配的装裱材料和艺术效果。凭借对绘画的理解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如今,刘新文的技法已达到心手合一的境界。
由于烙画工序繁琐,刘新文又有了新想法。他想办一个工艺厂,招收一批残疾人,传授他们烙画技艺,既能让残疾人靠双手自食其力、减轻家庭负担,又让他们找到自我生存的价值,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同时有望把烙画打造成玉皇庙的一张名片,把这项具有中国千年传统的独特艺术发扬光大。
对此,刘新文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