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喜(确山县)
天下名山虽多,但最爱故乡的盘龙山。
从小城中心出发,行不长就可以到达盘龙山。登山必先仰望,一望而不忍弃之。但见山体形似卧龙,头东尾西,半拥半抱小城。山不高,200多米;树甚茂,植被丰饶。正适合登山览胜。
盘龙山又是公园,有南门、西门。入二门一路向上,景致各异,趣味有别。倘若选择西门登山,省力省时。迈上近百十级台阶,穿过古色古香的彩绘山门牌坊,再一步步登上几百级台阶就到了凤台。凤台是座小亭的名字,位于龙尾,又叫栖凤亭,与龙首的龙吟亭隔湖相望。盘龙山多亭,皆攒尖飞檐,展翅如翼,小巧别致,隐于峰头林荫之中,施以彩绘,古韵味十足。
若不急于赶路,不妨立足凤台,回望县城一隅,最先收入眼底而又清晰如画的莫过山脚下的熙龙湾。小城人是龙的传人,钟爱盘龙山。龙情龙结甚浓,所建小区部分以龙冠名,诸如御龙苑、卧龙嘉园、龙安小区、龙山丽景是也。熙龙湾是新建小区,依山傍水,风格与他处迥异,自然是块风水宝地。无论春夏秋冬,还是晨昏正午,只要择此路线登山,就不要忘记回眸一瞥,这一瞥便知小城唐风楚韵。尤其早春时节,东方晨曦初现,夕晖笼罩之时,霞光流动,暗影弥漫,小城宛如水墨。
凤台小憩片刻,拔足前行,遇一岔道,直行可达百鸟林,斜走能通观鹭坛。
穿过一段曲折的林荫小道,暖风生香,油桐花开,一座白色围栏的平台现于眼前,这就是观鹭坛了。站在坛上,眺望西南,远处,群山奔腾,性如烈马,连绵起伏,形似波涛,晨涌雾岚,暮浮烟霭,青松疏密有致,白鹤时起时落,恍如人间仙境。如果不是时有高铁呼啸,打破宁静,还真以为身在尘外。
告别观鹭坛,沿原路折返,再直行到百鸟林。百鸟林并不是一片树林的名字,而是一座彩绘长廊,有诗有画,优雅闲静。游客可以在廊内走动,小憩,观景。此处树茂草丰,林密鸟集,婉转不绝于耳,鸟影时现眼前,引人遐想,故得此美名。
百鸟林也是一个制高点,适合纳凉观景。坐在百鸟林,侧身倚栏,山南的旖旎风光尽收眼底。八井湾水库波光粼粼,画舸晃动,归帆点点。确山公墓静卧山坡林间,姿态安详,青山环抱,绿水盈前,确是百年之后的理想归处。
一路目纳千姿翠色,耳闻各种鸟鸣,继续前行,便到云顶。云顶是盘龙山最高点,视野更加开阔,天光云影、远山近水,转播塔、粮库、村庄、公路、阡陌、田畴,一览无遗,好一派山野田园风光,令登览者顿生思接千载、胸怀天下之慨。
缓步东行,来到位于日军碉堡遗址旁的揽胜亭。站在亭内,举目俯瞰确山县城,全貌尽览。南半部是老城区,楼群矮中有高。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御龙苑、尚品名城鹤立鸡群。北半部为城市新区,高楼林立,御景华府、领秀城、清雅园俱领时代风骚。
随意选择一日,不拘天阴天晴,从南门而入,自有收获。南门牌坊更为壮丽,四根立柱上的楹联和门楣上的题名不同凡俗。“盘龙山”三个字儒雅风流,尽显此山气韵。两副楹联气势磅礴,彰显朗陵精神。广场西侧的文化墙不可错过,确山历史沿革和古今文化名人罗列其上,市作协主席刘康健的巨赋佳篇,笔下千钧,大气磅礴,歌尽确山千古风流,赢得市民一致好评。
过了广场,首站便是龙湖。湖不大,春瘦夏肥,竹树环合,景致幽深。湖南边修竹丛丛,含羞弄影。湖东西甬道纵深,繁花如云,夹道相迎,游人如织。及至花谢初始,风吹树摇,落英缤纷,拂了一身还满,干脆任其侵袭。
经偶遇林,步白玉桥,踏阶入山,寻胜觅幽。缓步徐行,人随步高,沿途荫翳蔽日,鸟鸣悦耳,怪石嶙峋,溪流淙淙,高树与低藤俯仰生姿,碧草同野花相互映衬。正是:入山胜闭门,贪睡逊远足。
一路脚踩卵石,目触名句,乐山乐水,养心养性,消愁解恨,忘忧释烦,人间悲欢离合,化作过眼云烟。且喜且乐,猛抬头,龙王庙赫然在目。庙位于龙首,坐北朝南,金瓦红墙,叠脊翘檐。内塑广济龙王之像,法像威严。
出龙王庙,转北绕至龙吟亭。亭在龙首,有风疾过,树摇壑鸣,仿佛长吟低啸。于亭东望,千里平畴,麦浪涛涛,产业集聚区隐约可见,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深高速穿境而过。火车隆隆,车流滚滚,南来北往,好一派繁忙景象。昔日的水泥厂或关或毁,朗陵山水更加明媚,空气越发清新,市民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龙吟亭东望,一碑于蜘蛛山顶的绿树丛中若隐若现,那是确山解放纪念碑。碑文简略记载了“确山战役”和确山解放的史实。1947年12月29日,为牵制国民党军队重兵合围在大别山立足未稳的刘邓大军,陈谢兵团两个旅和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相互配合,在确山合击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师,血染盘龙山、蒸馍山,取得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1949年3月31日,第四野战军挺进确山,确山彻底解放。
盘龙山有着许多美丽神奇的故事传说。从古代的“潘龙开山”、“王莽撵刘秀”,到近代的“冯玉祥破迷信”、“史沫特莱在确山”等,给这座龙盘虎踞的名山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盘龙山附属山脉登高山、二郎山等,还与重阳节的来历和二郎神的传说有着说不尽的渊源。
盘龙山,是一座长相俊美、有故事、有内涵的山,深受每个确山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