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许 静
通讯员 周红星 文/图
脱贫攻坚,让确山县朗陵街道八里岔社区贫困居民宋小毛对未来充满信心。昨日,他笑着对记者说:“现在,她做衣服、我扫地、孩子打工,我家一个月有几份收入。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今年56岁的宋小毛、唐小朵夫妇是确山县朗陵街道八里岔社区的居民。夫妻俩都是残疾人,尤其是唐小朵幼时患小儿麻痹症,不能直立行走,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他们有一个儿子名叫宋威,今年27岁,尚未成家。全家主要靠种植7亩地的收入维持生计。2016年,社区把宋小毛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对其进行帮扶。
宋小毛在打扫卫生。
“小毛,以后你就不用操心了,政府对贫困户有照顾,以后你可以轻轻松松过日子啦。”被定为贫困户后,很多人这样对宋小毛说。可宋小毛不这样想,他觉得仅凭等、靠、要是脱不了贫的,要想彻底摘掉头上的“穷帽子”,必须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靠自己的双手甩掉“穷帽子”。
为了增加收入,2017年春节刚过,宋小毛就让儿子外出打工,自己和妻子在家种地。亲戚邻居都关切地问他:“小毛,你们两口子行动不方便,孩子走了你们咋办?”“没事,我和小朵会照顾好自己的。今年我们要争取脱贫。”宋小毛说。唐小朵不能直立行走,除了做家务外,还抽空为别人做棉衣补贴家用。
唐小朵在车间加工衣服。
宋小毛听说种夏枯草经济效益高,就把家里的7亩地全种上了夏枯草,播种、施肥、除草、采摘、出售,夜以继日地劳作,夫妻俩累得病倒几次。但是,看着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2万多元钱,宋小毛、唐小朵夫妇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儿子在外打工的收入也不少,他们当年就主动申请脱了贫。
今年初,八里岔社区为贫困户设置了保洁员公益性岗位,考虑到宋小毛身体不便,便不让宋小毛干保洁员。宋小毛找到社区干部说:“您放心吧,我愿意干,并保证能干好。”
于是,在朗陵街道八里岔社区小学门口,每天清晨人们都会看到一个笑容满面的男子推着一辆垃圾车在打扫卫生。他清扫垃圾时比正常人要慢得多,但他很认真也很执着,一次扫不干净扫二次,二次扫不干净扫三次,他就是残疾人宋小毛。而在确山县产业扶贫车间,唐小朵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正在加工衣服。“我在这儿一天能挣80元钱,一个月下来能挣2000多元钱呢。”唐小朵说。
不等、不靠、不要,自立、自爱、自强。这就是宋小毛、唐小朵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