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4月18日至21日,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寻访团一行20人,在会长赵金川的率领下,追寻父辈足迹,走进鄂豫边根据地这片红色热土,对鄂豫边地区纪念馆和历史纪念地进行了寻访调研。
他们先后寻访了杨靖宇纪念馆、竹沟革命烈士陵园、鄂豫边红军游击队纪念馆等。他们寻找、追思,在父辈的画像前合影留念,为纪念馆赠书,收集历史资料,传承红色文化,感慨良多。
本报从今日开始,在《望河楼》开辟 “红色记忆:追寻父辈足迹弘扬铁军精神” 专版,对寻访团成员进行专访。为了增进大家对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和“老八团”的了解,记者采访了曾经对这段历史进行过深入采访和研究的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康健,作为开篇之文。
“老八团”:气贯长虹的征战传奇
□晚报记者 王慧玲
4月18日下午3时30分,对竹沟“小延安”、豫鄂边三年游击战、“老八团”,曾经作过深入采访和研究的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主席刘康健站在驻马店西站广场上,等待着从北京出发的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后代的到来。他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30多年前,在写作《中原烽火》的日子里,他有太多的话要说、太多的感触要发表。面对记者,他激情喷发——
海军副司令员、中将赵启民(左一)视察海军舰艇部队(资料图)。
“老八团”,天中人民的子弟兵
30多年前,刘康健有幸拜访了许多在“小延安”竹沟战斗生活过的老红军,如任质斌、栗在山、周骏鸣、张旺午、王景瑞等。在后来的日子里,刘康健也曾跟随红军游击队大队长周骏鸣、红军游击队队员牛德胜重返豫鄂边,寻找当年他们战斗的每一处战场,看望红军时期的地下交通员马长富、烈士周风景(外号周老母猪)的遗孤……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往事,心中总会涌出一丝遗憾。
如今的驻马店人对于新四军二师已经陌生,对于“老八团”这个名词已经不关注了。但是,只要你翻开中国革命史册,“老八团”就会带着血与火呼啸而至,那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历史丰碑。
“老八团”,驻马店人民的子弟兵。1935年腊月初十夜晚,周骏鸣带着7个人、两根半枪,在信阳的吴家尖山,举行了武装暴动。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周骏鸣、张星江、王国华、童中玉、张旺午、陈香斋等共产党人,经历了杜庄突围、平氏夺枪、三路分兵、智取八门庄、攻打邓庄铺、竹沟暴动、智取贾楼……血雨腥风中,这支队伍不断成长壮大。到了1938年初春,已经拥有1300多人的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开创了纵横两省的豫鄂边革命根据地。
当“老八团”在信阳邢集宣誓东征时,周恩来派罗炳辉将军检阅部队,并讲话鼓励将士们。“老八团”在团长周骏鸣、政委林恺、参谋长赵启民、一营营长成钧的带领下,向着敌后东征。赵启民来自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创建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红26军,成钧来自贺龙、任弼时等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同为红军的正团职干部。1939年7月以“老八团”为骨干成立了新四军五支队,赵启民任参谋长,成钧任十团团长。
“皖南事变”后的1942年2月,五支队改编为新四军二师五旅,成钧任旅长,赵启民任政委。抗日战争时期二师五旅及前身新四军五支队(老八团)的主要战场在津浦路两侧。在对日伪军的“三打来安城”、“桂子山战斗”、“张楼战斗”、“谢家集战斗”中,特别是抗日战争后期,面对“日、伪、顽”公开以合击形式的扫荡等战役战斗;在对顽固派的反摩擦战斗,如“半塔保卫战”、“占鸡岗战斗”、“程道口战役”、“黄瞳庙战役”等中,他们都取得了重大胜利,多次受到陈毅等军领导的表扬。
英勇杀敌屡建奇功
抗日战争时期五旅(老八团)共作战440余次,歼灭日、伪、顽军22900余人。在长期的浴血奋战中,五旅及根据地也发展成为拥有7000多人正规部队的规模。五旅成为新四军的主力旅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五旅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7纵队,成钧任司令员,赵启民任纵队政治委员。他们及其部队在战争中的突出表现是与国民党军队号称“五大主力”的整编七十四师、新五军和第十八军都正面交锋过,并且均战而胜之。
1946年国民党军队调动大军,包括整编七十四师、新五军等王牌主力,进攻新四军及根据地,10月19日全副美械装备、4万余人又配属了一九二旅的整编七十四师进攻涟水。守城的则是7000余人的五旅及其配属的淮南独立团(临时称第十一纵队),实力相差悬殊显而易见。经过十昼夜反复恶战,敌军甚至攻入城内。
战斗激烈时,一边是成钧坚守指挥,寸步不让,一边是赵启民带领部分警卫部队在城区街头巷尾收集被打散的部队和人员,组织巷战进行反击。终于,临时编成的十一纵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歼敌4000余人(此役包括兄弟部队外围的战果共歼敌9000人),击退了气焰极其嚣张的整编七十四师。战后,敌师长张灵甫致信胡琏,最后一句唉叹道:如果仗这样打下去,我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的(大意)。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我华东野战军合围黄百韬兵团后,国民党徐州方面派出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支援解救,共五个军,由王牌新五军为先锋,以二百师打头阵。华东野战军以七纵、十纵、十一纵,三个纵队打阻击,七纵(老八团)居中,十、十一纵分列北南两翼。在无险可守、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七纵所属部队斗志高昂,争相请战。战斗中七纵以品字形布阵、梯次迎敌、且战且退、坑道伏击、阵地对攻、正面反击、两翼夹击等战法,仅敌军号称王牌中的王牌的二百师就被我七纵歼灭6000人,被彻底打残,成为末流,从此一蹶不振。
最后,敌军40多公里的目标自始至终无法抵达,直到黄百韬兵团被全歼。战斗中七纵成钧、赵启民等领导发给所属六十团(老八团)的嘉奖信(也是最后一句)称:“希继续发扬这种高度坚毅果敢精神,痛创东犯之敌,并配合兄弟部队进一步把所谓的‘五大主力’的狂妄称号一笔勾销。”(原件保存于淮海战役纪念馆),可谓气贯长虹。
与敌第十八军的战斗是在围歼黄维兵团的过程中进行的。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我军包围黄维兵团后久攻不下,前指随即调动华东野战军七纵、三纵、十三纵、鲁中南纵队、特纵等5个纵队编入兄弟部队担 任主攻。此时国民党的这个王牌兵团尚有9.2万人,其王牌主力十八军队基本没有被触动,建制完整,齐装满员,全副美械武装。而七纵(前身为老八团)此前已经奉命将炮兵团和所有山炮以上的重炮悉数调给了装备短缺的中原野战军兄弟部队,手中的重武器仅剩下82、60迫击炮和汽油桶投掷炸药包等近距离射程的兵器。赵启民、成钧等纵队领导进行了艰苦的但又卓有成效的思想工作,对部队深入动员。
战斗在大王庄、小王庄、尖谷堆、双堆集等地段展开,敌十八军动用了重炮、坦克车、火焰喷射器、毒气等轻重武器,几个主战场的阵地血火交织,数度易手,反复冲杀、反复争夺,大王庄战斗成为淮海战役中最激烈、最血腥、最著名的战斗,双方各投入4个加强团全力对攻,都死战不退,都杀了几进几出,我七纵二十师(原五旅)在没有重炮掩护的情况下,以单独的步兵兵种和少量的迫击炮与敌军的飞机、坦克、重炮、化学武器等作战,最终将敌王牌第十八军打成了空架子,直至完全歼灭。战斗的最后阶段,黄维下令分散突围,而其兵团的剩余部队没有一个敢于从威风八面的七纵正面阵地突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授衔时,赵启民被授予中将,担任中国海军副司令员。成钧被授予中将,担任空军副司令员。“老八团”中有十多位英雄被授予开国将军。
后记
是啊,豫鄂边——你这坚持三年游击战的南方八省十四块根据地之一,竹沟——你这被誉为“小延安”的革命圣地,你这被鲜血浸泡、被炮火洗礼过的土地啊,有多少传奇故事没有被发掘?有多少革命先烈籍籍无名在青山绿水间?这一切真的都将消失在历史的天空吗?不,红色血脉在历史深处奔涌,信仰之光在历史星空闪烁,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重返豫鄂边老区。今天,他们来了!新四军二师的红二代在会长赵金川的带领下来到了驻马店西站。他们来到父辈们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色热土,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系列讲话精神为指针,追寻先辈足迹,进一步学习研究新四军二师的抗战史和发展历程,祭奠英烈,加强与老区人民的联系,弘扬铁军精神,驻马店人民欢迎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