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8年04月25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物修复师 :巧手还原文物“本色”

发布时间:2018-04-25 08:30:09  

 

□晚报首席记者 高琳琳 文/

liujx1804339.jpg 

刘群在修复残缺的文物。

当大家徜徉在博物馆内,欣赏一件件精美的文物时,可曾想过,它们出土时很可能是一堆堆残陶破瓷。让这些文物重现光彩的,就是文物修复师。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的文物修复师刘群,听他讲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将一件件残破的文物恢复原貌。

文物修复“医生”

今年50岁的刘群1984年参加工作,现任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所长助理。

文物修复师是一个对专业技能要求极高的职业,需要具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认识刘群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细致的人,甚至有些“慢”。但刘群认为,文化的发掘和修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只有做到细中再细,才能获得更多更珍贵的考古资料。

刘群告诉记者,像医生看病一样,修复文物也要“望闻问切,对症下药”。修复一件文物,常常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修复开始后,他们用小刷子、棉签、牙签―点点清除文物表面的浮土,有时候,―名工作人员忙活―天,才清理完巴掌大的―块。

刘群向记者介绍,陶器修复技术程序十分复杂。第―步是“选片”,将堆在―起的碎片依据其形状、厚薄、颜色等进行区分,属于―件器物的挑选出来。第二步是像孩子搭积木、拼图―样,把陶片拼在一起,恢复破碎之前的模样。对于那些已经缺失的陶片,还需用硬度较高、质地细腻的专用石膏进行修补,直到器型完整。如果陶器原来的表面有彩绘,修复师还需使用―种特制的液体材料,对彩绘进行渗透加固。

为更好地开展我市文物保护工作,提升文物保护科技水平,2012年,刘群着手进行修复实验室建设,添置先进的专业修复设备,承担馆藏各类文物的修复、科学保养及保护研究工作。

野外作业“特种兵”

刘群工作细致,工作记录全面详细,曾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检查组的好评。刘群多次被省文物考古管理所抽调参加大型项目的考古发掘工作。他参与的新郑窖藏坑的发掘及新密古城寨龙山文化城址的发掘,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刘群和同事齐雪义先后协助主持了正阳李冢汉墓、确山朗陵故城、泌阳战国墓地、驿城区道国故城址、确山将军城址、正阳下孙楼遗址、泌阳象河关楚长城、确山白庄遗址、新蔡黑冢等发掘工作,获得大批珍贵的考古资料,有效地保护了我市地下文物的安全。

考古发掘工作是野外作业,要经常住土坯房、睡帐篷、打地铺,工地偏远,生活十分艰苦。作为考古人员,长年和业务人员奋战在考古发掘第一线,经常是几个月不能回家,更无法照顾家庭。面对这些,刘群从来没有报怨,他常说,考古人员在野外就是“特种兵”,什么苦都能吃,还得什么都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