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8年04月20星期五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相渝诗歌印象

发布时间:2018-04-20 08:20:09  

 把生活打磨成岁月的诗行

——吴相渝诗歌印象

陶秉礼

jish180444.jpg

jish180443.jpg

吴相渝的诗集。

我市青年打工诗人吴相渝近期创作的诗歌,以自己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切身体验为基本素材,以对故乡的深切情怀和饱满的个人真情实感,用心灵的勤奋和对诗歌缪斯的执着热爱与不懈追求,创作出了生活浓、诗意美、耐品味的作品。这是他人生旅途心灵的认知和情感的自然真诚流露,艺术地反映了新一代农民工生活与精神的疼痛,值得青年人尤其是奋斗拼搏的有志青年一读。

生活的深邃感受与认知,是其诗歌的主要特点。著名诗人臧克家说:“生活是诗的土壤。”诗歌来源于生活,这种生活包括自己的经历阅历及其亲身感受体验。著名学者胡风说:“诗歌是发自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感受或追求。”当然,诗歌不是生活的复写,需要诗人对现实生活进行灵心慧悟的再创造。相渝深知,在城里房子是租的,生活不是租的。他把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当成诗歌创作的摇篮,挖掘出属于自己的一枚枚晶亮耀眼的诗歌瑰宝。如《我眷恋着艰难的尘世》、《关于城中村的记忆,我知道的就这么多》、《这城市我有个酒瓶,叫流浪》、《我在城市的屋檐下坐井观天》等诗作,一个渴望幸福、追求理想、艰难创业拼搏的农村青年的心路历程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这城市》的诗中,是诗人的切身体验后发出的诗意感悟,并以城市里的“风”洞察了我的“眼睛”,“雨”刺痛了我的“骨头”,“石头”凝固了我的“血凝”,“灯火”冷却了我的“声音”。“这城市/是风是雨/是石头是灯火/流浪的孩子化作圣洁的羽毛/血色的飞舞在这城市/眼睛在有风的路上张望/骨头在雨水中疯狂生长/血液在石头里隐藏着花纹/声音在灯光下燃烧成灰烬”。诗人把打工的青年人化作“圣洁的羽毛”,“血色”的飞舞在这座城市,透露出诗人通向城市中的艰辛与疼痛。“眼睛”在有“风”的路上“张望”,“骨头”在“雨水”中疯狂“生长”,“血液”在“石头”里隐藏着“花纹”,“声音”在“灯光”下燃烧成“灰烬”。诸多词语的生动巧妙运用,道出了打工者的内在复杂心情,是泪水,是屈辱,是伤害,抑或是激动。无奈之下,“流浪的孩子用冰凉的手/捧着颤抖的心/抖着萎缩的翅/遗落在这城市”。诗人与众多的打工者一样,虽然“流浪的孩子”会经过各种磨难,甚至会退缩回避,但也必然要在这个城市工作下去,生存下去,生活下去,并逐渐“遗落”融入这个城市。

相渝的很多首诗,可以看作是打工生活的一个缩影。在《失业记》一诗中,“残阳如血/沉沦于水泥森林之中/看不到光明的半边脸庞/与黑暗对饮烂醉如泥/天边孤独的月亮/丰腴成姑娘的乳房/画饼充饥的渴望/天亮了,又该去何方”。诗中打工者找工作的艰难,失业后的绝望,甚至喝得“烂醉如泥”,只能买一份晚报的尊严,还是装不下新一代农民工的梦想。这说明每一个打工者的生存史实际上都暗藏着一个苦难与救赎的主题变奏。在《我可以一个人生活了》的诗中,从“在光阴的逼迫下/离开故乡的身体//于是学会了奔跑/去完成一条河流的远行/在日子中把自己喂养肥胖/也学会了看书写字/以抵御与生俱来的悲伤/学会了练习微笑/植物一样对每个人伸出绿色的触角/去打开明天带有翅膀的窗户”。孤独是取不尽的粮仓。这就告诉读者,经过自己的努力打拼,诗人已经在城里站稳了脚跟,明天带有翅膀的窗户已经打开。

对城市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经所历、所感所悟、所思所想,作者以深刻犀利独特的诗句记录下来。如“我可以是自己的国王,遥望未来的江山。也可以是一个人的寺院,打扫白茫茫的新年。”“冬深了,所有的话语在枝头打着寒霜,尘世喧嚣的色彩在凌晨脱落,一个人在冷峻的路灯中挺进冬天的心脏”;“被火灼痛的喜悦与幸福在刀尖舞蹈”;“丰富的生命只有交给夜晚发酵”;“夏天炙热的钟摆把我们赶到这个世界,拥挤的脸庞挂满了克隆的繁华”;“我只是越来越缩小自己的图腾,化身尘世草丛中的萤火虫,尽管它的心脏里包裹着星辰。”“用内心的火焰煎熬失眠,我愿用草木之身遮蔽人间太多的尘埃。”“公交车上摇曳着车窗外流动的风景,只是我抓不住这些虚幻的花朵”。读着这些触及灵魂的灼人诗句,品着这些痛苦而闪烁的诗句,会使我们感到,这种打工者心灵的痛苦与创伤,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能写得出来;只有不惧当下的诗人,只有为置身其中的生活而歌唱而存在的诗人,才是真正的成器诗人。如作者所说,那些闪耀着汗水、泪水、血水光泽的诗歌,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诗人被生活碰撞与擦刮的疼痛,它让人感触到一种悲壮的唱吟。

故乡的独特眷恋与情怀,是其诗歌的显著特点。故乡是一枚乡愁,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中,同时也是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然而,相渝的故乡与乡愁和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滋味。

他热爱眷恋自己的故乡,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都在他心里留下深刻的印痕,但与众多农村青年一样,他又企图逃离自己的故乡,到外面闯世界。于是,作者把故乡当作一种诗歌的心理,创作了大量与故乡有关的诗作。在《从明天起》的诗中:“接下来请求宽恕,回不去的故乡,到不了的远方”,作者把自己还原成那个无法回归故乡的浪子;在《每次我都是沉默的返乡》的诗中:“对于依旧挣扎依旧贫穷的人来说,思念是可耻的,欲望是可耻的,我仍在城市里暗恋故乡”, 故乡永远是作者在城市里的暗恋,想念和信念的最后支撑。在 《故乡有明月》的诗中:“母亲始终在故乡,手持灯盏,她的身影背负一轮明月,待我入眠”,抒发了对故乡对母亲的真挚思念的情怀。

《我是农民的儿子》这首诗,却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本质眷恋:“我是农民的儿子/在夕阳深处/抖落骨子里的泥土/在黑暗中思念繁衍/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洗刷身上的印记/打破卑微锤炼结实的身体/顿时魂魄皆惊/一切尘埃落定//通往故乡的路/曲折蜿蜒/那是风中的庄稼/在人们体内生活/喊故乡/我是农民的儿子/一个归根到底的宿命/是大地上的尘土/静静地闪烁 湮灭”。

是的,无论你走到哪里,走得多远,既然抖落骨子里的泥土,都不能洗刷身上的印记,因为“一切尘埃落定”,诗人只有用心声“喊故乡”——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诗人的声音,也是无数打工者的声音。这首诗虽短,包含着乡土中国裂变的激情与破损。既有思想性又充满艺术性,既来源于生活又充满浓郁情感,既富有哲理性又令人良久回味思考。

相渝的诗作有写打工生活的,有对家乡的深情眷恋,也有自己诗意的人生情感追求,这是其诗歌的又一特点。情感是诗歌创作的动力。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的“情诗”既体现在对故乡的情感上,也体现在个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上。在《约定的日出》诗中:“月光只能是不可言说的秘密/寒星却闪烁着未曾辜负的下一个天亮//我们约定的日出/吻过的晨露 玫瑰以及幸福/必将迂回/经历一场雨雪风霜包括闪电//还好时光的丘比特没忘记我们/诗与远方没忘记我们/我们说好的幸福依旧刻在三生石上/一如鱼的泪融入水中”。

幸福美好的爱情生活,是每一个人尤其是青春少年的向往和追求。诗作既用“月亮”隐喻爱情,又用“吻过的晨露 玫瑰以及幸福”表露爱情;既用“经历一场雨雪风霜包括闪电”考验爱情,又用“诗与远方”憧憬爱情。既然把爱情刻在三生石上,必将醒来,用浩瀚的星海托起约定的日出,看出作者对爱情是清醒的理智的。既然如此,也不能让爱情碾过心脏,爱是不能忘却的,因为还有思念陪伴。体现出诗人对真挚爱情的理解,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也体现出这首诗的厚重与个性艺术特点。

诗意生活酿造多彩年华,用诗句把生活打磨成岁月的星辰。至此,我想起《星星》杂志复刊扉页上写的意味深长的几句话:“天上有三颗星星,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另一颗就是诗歌。”对于青年诗人吴相渝来说,这天上的三颗星星都在发出闪亮的诗美之光。愿他常怀青春梦想,拥抱纯洁爱情,心存诗歌缪斯情怀,以诗的智慧融入滚烫的生活,不断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诗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