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郭建光 王永良 文/图
“我15岁的儿子至今不理解他的父亲为何选择这个职业,我对外从不谈自己的工作。也许你们不会理解一个殡仪馆美容师的苦衷,可是对我来说,干这份工作我体会到别人很难体会的意义。”昨天上午,在遂平县殡仪馆,39岁的殡仪馆化妆师司海东忙完上午的工作,取下口罩,向记者讲述这些年他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份感动。
司海东在整理化妆用品。
第一次独立工作
得到逝者家属的肯定
司海东25岁时,从部队退伍,跟着师傅王春霞学习为死者化妆的技术。随后,他第一次独自为一名患有癌症的死者化妆整容。
“人们都说死者为大。我对逝者怀有一种尊重。那是一名50多岁的男子,撇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他静静地躺在棺木里,脸色蜡黄,面容憔悴。两个孩子哭得肝肠寸断,死去活来。我想一定让死者体体面面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司海东告诉记者,他怀着紧张不安的心情,先给死者用纯净水净面,随后打粉底上胭粉、描眉、涂唇。
一系列程序完成后,司海东脸上渗出密密的汗水。等到瞻仰仪式开始,死者的儿女和其他家人看到亲人被化妆后的样子都非常感动。“谢谢你!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死者的家属一遍遍向他表达谢意,让年轻的司海东感受到来自死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这让他非常欣慰。
第一次独立完成这份工作,当天晚上司海东无法入睡,脑海里不断浮现白天发生的一幕幕。
感叹生命的脆弱
提醒自己过好每一天
无论寒来暑往、刮风下雨,每天早上他都5时起床,然后从遂平县乘坐单位的班车上班,十几年来从未迟到过。“这是一份社会离不开的工作,虽不伟大,却能减少死者家属的痛苦,同时也让自己感叹生命的脆弱,提醒自己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司海东的这份感触来自一次痛彻心扉的工作经历。那一次他为一名年仅7岁的男尸化妆,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让这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在早早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时能够给家人一个平静安详的遗容,减轻家人的痛苦。
那个男孩不慎从楼房跌落丧生,他的父母将其送到殡仪馆后哭得几度昏厥。“男孩脸上都是凝固的血迹,如何为其化妆,我费尽了心思。”这一次,司海东没有让孩子的家人在一旁观看。他一个人静静地与这名早逝的男孩待在一起,小心翼翼地用棉签将男孩稚嫩面颊上的血迹除去,然后为男孩化好妆。
司海东不仅是殡仪馆的化妆师,还是一名火化工。在遂平县殡仪馆,和司海东一样的化妆师有4个,他们忙里偷闲会在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化妆技术。尤其是去年12月,他和同事为600多名去世的人化妆,忙得团团转。
“老年人化淡妆,年轻人化浓妆。这要区别对待。”司海东告诉记者,他的父母都是殡仪馆的退休职工,他从小就目睹父母的工作,所以接受这一行业不像外人那样难。他的爱人在民政部门工作,对他非常理解和支持。
“我做的是一份鲜为人知的工作,可是我从不会马马虎虎,敷衍了事。一个人要想取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司海东朴实的语言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