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如米粒 大如粉丝 半透明体
市开源河发现不明“生物”
专家:可能是软体昆虫的幼虫
□晚报记者 王永良
本报讯 “昨天我在开源河边游玩时,在水边的石头上发现一种半透明的生物。它是什么?希望报社能找专家鉴定一下。”3月21日上午,市民王先生向记者反映。
“生物”大多依附在河中石头上
21日上午,记者来到王先生发现不明“生物”的开源河边。记者顺着河坡下到水边,找到了这些不明“生物”。记者发现,这些不明“生物”附着在浅水内的石头和树叶上,小的如米粒,大的如粉丝,半透明体。记者观察发现,这些神秘的物体,看似生物,可又没有生命迹象,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判断不出它是不是生物?
记者用手指触摸该“生物”发现,它非常有弹性,很光滑,它的躯体很脆,手指稍一用力挤压就会折断。记者用鼻子闻后发现,该“生物”有一点泥土的气味。
采访中,记者遇到一位钓鱼爱好者周先生。记者请他对该“生物”进行分析。“我见过很多水生昆虫和无壳类软体昆虫,但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半透明的‘生物’。”周先生说,据他初步判断,这很可能是一种只有在春季夏季才有的水生藻类,或是菌类生物。记者发现,该河段水边的石头上随处都能见到这种“生物”。
专家:可能是软体昆虫的幼虫
记者找到了黄淮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军和。刘军和说:“这些东西很可能是生长在阴暗潮湿河道内的一种昆虫虫卵。受前期气温升高影响,该昆虫的虫卵大量繁殖,近两天突遇气温下降,冻死的尚未硬化的昆虫的尸体,受雨水的浸泡,虫体膨胀的幼虫,受藻类或菌类感染,藻类或菌类依附在这些昆虫尸体上大量繁殖,就形成了这种透明的生物,最长的有10厘米。”
刘军和说,从所拍照片上看,也不排除是一种藻类或菌类的生物。
随后,刘军和又推荐记者找到了黄淮学院相关专家禹明甫。禹明甫看完记者所拍摄的照片后说,从形态上看,也可能是一种叫“鼻涕虫”的软体昆虫的幼虫,在春季会大量繁殖。
(线索来自本报新闻热线2830110线索提供人王先生获得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