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全国人大报告5年工作
依法纠正聂树斌等重大冤错案39件
周强
9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报告工作。周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高法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5年共受理案件82383件,审结79692件。针对腐败犯罪,最高法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审结省部级以上干部101人,厅局级干部810人。
反腐“打虎拍蝇”
5年审结省部级以上干部101人
报告列出,2013年到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82383件,审结79692件,分别比前5年上升60.6%和58.8%,制定司法解释119件,发布指导性案例80件,加强对全国法院审判工作监督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8896.7万件,审结、执结8598.4万件,结案标的额20.2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8.6%、55.6%和144.6%。
在反腐方面,坚持“打虎拍蝇”不放松,对腐败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办理贪污贿赂案件司法解释,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19.5万件26.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101人,厅局级干部810人。特别是,依法审理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在白恩培案中首次依法适用终身监禁。依法惩治行贿犯罪,判处罪犯1.3万人。依法审理贪污扶贫款、农资补贴等犯罪案件,严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
加强审判监督
再审改判刑事案件6747件
报告也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加强审判监督,以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错案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再审改判刑事案件6747件,其中依法纠正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重大冤错案件39件78人,并依法予以国家赔偿,让正义最终得以实现,以纠正错案推动法治进步。
出台防范刑事冤假错案指导意见,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原则,对2943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1931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
防范金融风险
审结民间借贷案件705.9万件
防范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之一。报告介绍,过去5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加强金融审判工作意见,审结借款、保险、证券等案件503万件。审结民间借贷案件705.9万件,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审结互联网金融案件15.2万件。严惩非法集资、内幕交易等金融犯罪,北京等法院审结“e租宝”非法集资案,山东法院审结徐翔等人操纵证券市场案,切实维护了金融安全。
加大执行力度
公开“老赖”信息996.1万人次
针对“执行难”,各级法院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受理执行案件2224.6万件,执结2100万件,执行到位金额7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82.4%、74.4%和164.1%。特别是,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全国法院累计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96.1万人次,限制1014.8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391.2万人次乘坐动车和高铁,221.5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义务;加大对抗拒执行行为惩治力度,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罪犯9824人。
惩治司法腐败
531名违法干警移送司法处理
“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惩治司法腐败。”报告指出,各级法院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干警1011人,对1762名履职不力的法院领导干部严肃问责。严格执行司法巡查、审务督察、防止干预过问案件“两个规定”等制度,持续改进司法作风,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同时,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最高人民法院查处本院违纪违法干警53人,各级法院查处利用审判执行权违纪违法干警3338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1人。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