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8年03月07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红宇:动员全社会力量遏制白色垃圾

发布时间:2018-03-07 09:17:17  

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

动员全社会力量遏制白色垃圾

yangf1803231.jpg 

刘红宇委员在会议间隙接受记者采访。

明明有可降解塑料的生产技术,但不可降解塑料袋依旧大行其道;明明快递包装已经有了绿色循环模式,在物流、电商、外卖企业中却很难推广。当两毛三毛的塑料袋被消费者习惯,电商平台、快递行业等新业态的飞速发展导致一次性塑料包装和餐具使用量剧增,“限塑令”何去何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在今年政协全会上带来提案,呼吁为“限塑令”注入内生动力,设立“白色污染环保基金”,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条件成熟时发布禁止生产、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时间表。

 

建议设立“白色污染环保基金”

 

“限塑令”应该像打蓝天保卫战那样得到重视。刘红宇委员建议,设立“白色污染环保基金”,让污染者担责。“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原则,建议向巨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或餐具的电商平台、快递企业、外卖平台以及一次性塑料包装和餐具生产企业收取污染处理费,汇集污染处理费设立‘白色污染环保基金’,用于治理白色污染、扶持环保可降解塑料生产厂商等环保产业、降低环保材料成本,以此达到治理白色污染的目的。”刘红宇说,应该让使用大户、生产大户成为治理大户。

 

应减少或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刘红宇建议环保部门深入调研,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和行业减少甚至禁止生产、出售、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

“希望禁止生产、出售、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能有个时间表。有了明确的时间限制,将给生产企业和使用企业极大的触动,促进他们在治理‘白色污染’的科技攻关、运营模式调整上有更多的内生动力。”刘红宇说。

 除此之外,刘红宇还建议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回收,扩大宣传,把“禁止令”变成“动员令”。

“我在国外曾经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个人开车到超市购物,超市门口有一个小屋子似的装置,他往里面投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等,就会拿到一张小条,凭这张小条他可以到超市兑换商品或抵扣部分消费金额。”刘红宇说,我国也已经有了类似的设备,但运营上还很不成熟。鼓励回收应该引入商业运作模式,促使公众养成垃圾分类、塑料制品循环使用的习惯,鼓励公众尽量使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环保塑料制品,动员全社会力量遏制白色垃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