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冬霞 通讯员 翟华玲
2月25日,西平县第三十五届大铜器比赛在产业集聚区智尚工业园举行,从各乡镇选拔出的16支表演队参加了比赛。经过3个多小时的比拼,芦庙乡高槐树村和芦庙乡小潘庄村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西平大铜器是一种流传于西平民间的风格独特的闹年打击乐,主要乐器有大铙、大镲、大鼓等,音色铿锵,粗犷豪放,在该县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西平大铜器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西平大铜器已成为西平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
晚报记者 王冬霞 通讯员 翟华玲
2月25日,西平县第三十五届大铜器比赛在产业集聚区智尚工业园举行,从各乡镇选拔出的16支表演队参加了比赛。经过3个多小时的比拼,芦庙乡高槐树村和芦庙乡小潘庄村分别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西平大铜器是一种流传于西平民间的风格独特的闹年打击乐,主要乐器有大铙、大镲、大鼓等,音色铿锵,粗犷豪放,在该县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2008年6月,西平大铜器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西平大铜器已成为西平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