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幸福之城
——市政协委员周尤贵访谈录(节选)
整理: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中心左蕊
访谈现场。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驻马店两会会客厅,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驻马店市政协委员、黄淮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尤贵,您好!
周尤贵: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当前有非常多的城市都提出了幸福的口号,幸福对于老百姓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您认为幸福到底是什么?您对幸福的认识是怎样的?
周尤贵:幸福这个话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幸福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千百年来,人们都在讨论幸福,哲学家们在辩论幸福。一般来说,幸福是一种人们对自己希望得到的,并且希望保持的那种利益的接受、接纳程度,是这样一个概念。
幸福包括主观方面的指标和客观方面的指标,古希腊有哲学学派认为幸福是一种感受。如果仅仅把幸福界定为主观方面的东西,就有些片面。今天我们认为,幸福既包括主观指标,又包括客观指标。主观指标,某种价值观的接受接纳,并且希望保持这种状态;客观指标,比如说,舒适度,像住房、就业、收入,这些都属于幸福的范畴,因此我们今天认识的幸福,应该从主观方面的感受和客观方面的外向指标,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理解幸福。
主持人:政府报告里提出要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增进人民福祉,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您认为对于城市而言,幸福之城应该如何打造?
周尤贵:幸福之城是最近几年比较频繁提出的一个理念。在2006年,江阴市最先提出“打造幸福江阴”这样一个口号。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提出来打造幸福的口号,有100多个城市提出来“打造幸福之城”。提出“幸福”口号,是对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反思。
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背景下,提出“打造幸福之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幸福之城的打造过程,实际上要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从市民的角度来说,市民要努力得到幸福,提升幸福指数。另一方面,就像政府报告里面提到的,要加大民生投入,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民生问题,须有所学、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建议建立一个民生小事处理平台,因为很多时候市民幸福不幸福往往是通过这些小事体现的。
此外,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在打造幸福之城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人文社会科学的支撑,经济发展再富裕、科技水平再高,群众也不一定有幸福感。
主持人:感谢参与我们两会会客厅节目。最后,祝愿咱们的城市越来越好!今天的两会会客厅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次感谢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