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8年02月09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抗美援朝老战士潘安中

发布时间:2018-02-09 09:01:52  

 国家遭难以身挡峥嵘岁月亦如歌

——记抗美援朝老战士潘安中

晚报首席记者 高琳琳 文/图

开篇诗

峥嵘岁月一首歌,保家卫国蹈烽火。

云山战役震寰宇,骑兵一师“不咋着”。

敌机疯狂滥扫射,战士英勇事迹多。

高风亮节励后人,人生坦然不蹉跎。

jish180234.jpg

潘安中和妻子的合影。

jish180233.jpg

潘安中的妻子尚金荣和大儿子潘伟。

“上了年纪的人,特别容易怀旧,比如往日的老歌、电影和老照片等,都能唤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潘安中在回忆录《未了烽火情》的封面上写下了这段感悟。从转业到地方,潘安中把自己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写成了厚厚的几本资料。他说,这样自己年迈时既能重温过去的岁月,也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多才多艺

2月5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位于市天中山大道西侧的双宝家属院,见到了潘安中的妻子尚金荣和大儿子潘伟。因潘安中几年前患病后,意识一直不清,目前在养老院里静养,他的妻子和儿子向记者讲述了他当年的战斗故事。

潘安中生于1935年,祖籍开封。1949年7月,14岁的他参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特种兵炮兵第二师29团。小小年纪的他多才多艺,属于特招兵。

“他会用很多乐器,弹钢琴、打鼓、吹笛子……孩子们从小就崇拜他。”尚金荣告诉记者,丈夫是个耿直认真的人,从小就喜欢文艺,转业到地方后是我市说唱团的第一任团长,后来市里成立杂技团,他也是第一任团长。

朝鲜战争爆发后,潘安中所在的部队立即就接到了北上的秘令。因行动非常保密,部队要求不准给家人写信告知行程。

“部队坐的全是闷罐子车,只有夜晚才停,大家下去兜兜风,方便一下。”潘安中在回忆录中写道,团里的105辆炮车和牵引大炮的十辆大卡车等武器装备,全部固定在火车的平板车上,并用帐蓬盖得严严实实的。

部队到达本溪市进行短期休整后,又奉命开往丹东宽甸县附近的农村,在那里进行军事训练,学习朝鲜日常用语。

1950年10月19日,潘安中所在的部队接到指令,从长甸河口渡江,日隐夜行,秘密开赴朝鲜作战。

参加抗美援朝

潘安中曾告诉家人,部队进入北朝鲜境内后,沿途所见皆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北朝鲜的城镇、村庄化成灰烬,无辜的朝鲜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之中。潘安中在朝鲜小城仓城时看到,那里刚刚被美国的飞机轰炸过,城里连一间完整的房屋都没有,而且敌军投掷的大量汽油罐、燃烧弹使这座小城成了火的海洋。

进入朝鲜云山后,潘安中所在的部队打了入朝作战的第一仗云山战役。战斗中,炮二师29团36门榴弹大炮同时开火,持续发射十几分钟,数千枚炮弹落到美“骑一师”的阵地上。

潘安中和战友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敌人除丧命者外,其余全做了俘虏。战后彭德怀在高级军事会上说:“我们消灭的是华盛顿的开国元勋师,美‘骑一师’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

为了纪念1950年10月25日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命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纪念日。

云山战役告捷后,潘安中和200多名战友奉命奔赴前线打扫战场,他们负责抢救伤员、掩埋尸体。在执行任务中,大家还要把为国捐躯战友的军装解开,记下他们的姓名,然后安葬。

经历九死一生

在搜索战俘和战利品的时候,部队经常会遇到残余敌人的偷袭。有一次潘安中和战友在一个山凹处发现了敌人,对方手中有枪,而且还朝他们射击。经过几次鸣枪以示警告后,对方才放下武器投降。

有一次打扫完战场,战士们心情都很舒畅,唱着志愿军战歌往驻地赶,突然,6架美F-86战机对志愿军部队进行轰炸。大家被激怒了,在敌机俯冲时,用冲锋枪、自动步枪等武器打敌机。

当时潘安中排列在指挥车的后边,司机老边已经看到两架敌机轮番对卡车进行扫射,一排排双管重机枪的火舌穿身而过。若不是老边提醒大家躲避,肯定会车毁人亡。

1951年9月,部队按到任务攻打天德山主峰418高地,当时双方打了一整天,战场上到处是枪炮声。在部队阵地弹药库附近,一棵古柏也燃起熊熊大火。负责看守的战士死伤严重,一个比潘安中年纪还小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弹药库,把武器抢救出来。大家都奋不顾身,扛着炸药在枪林弹雨中穿梭。

乐于奉献

1953年,停战协议签订后,潘安中随部队回到国内,然后在确山县驻扎。因为在朝鲜战场上双腿在雨水中长期浸泡,潘安中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1958年,潘安中因为伤病转业到了地方,历任确山县广播站编辑、驻马店市创作组创作员、市农行工会主席等职务,1990年离休。

在单位,潘安中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留下了许多文艺作品,同时还撰写了杂技论文,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市级的奖项。潘安中本人也荣获确山县劳模、全市优秀工作者、省农行自学成才积极分子等称号,个人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大文化英才传略会典》《中国优秀专人才事略会典》等名录。

在潘伟的眼中,父亲正直、善良、热心、乐于奉献,母亲细心、善良。小时候,父母亲就教育他们要乐于奉献,不求回报,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在潘安中的回忆录中,记者发现了他2011年7月13日写的一封入党申请书。老人70多岁还不忘实现自己多年的愿望。虽然老人因患病无法再向众人讲述自己当年的战斗故事,无法表达对战友们的思念之情,但我们相信,无论到什么时候,他都不会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军人、一名英勇无比的革命战士。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