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8年02月07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街串巷的磨刀老人

发布时间:2018-02-07 09:36:44  

 晚报首席记者 高琳琳 文/图

yaohf180249.jpg

本报讯 “我也不为挣钱,闲来没事打发时间。没想到,这一磨就是10多年。”昨日上午,在市天中山大道西侧一小区,正在给居民磨刀的老人高林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老人慢悠悠地磨着刀,时不时地回答小区居民的问题。

晚年捡起老手艺

年近七旬的高林老家在汝南县,以前在工地上打工。后来,他搬到市区生活,加之年纪大了,工地的工作无法适应,就转行做起了磨刀的生意。

转行时,高林快60岁了。他说,他一辈子劳动惯了,闲在家里不适应,还不如出来走走转转。

就这样,一辆自行车、一条板凳和一块磨刀石就成了高林糊口的家当。干了一辈子农活,又在工地上忙碌,高林双手长满了老茧。

记者遇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小区门口磨刀(如图)。“他们只管把刀送来,到时间了过来取就行。我坚持放平了磨刀,这样磨出来的刀用上几个月也不会钝。”高林很健谈。

在他身旁,一块厚约3厘米的磨刀石十分崭新。他说,这些年,他已经用坏了很多磨刀石。这块磨刀石是他新买的。

说起自己捡起的这门老手艺,高林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常能看到在房前巷口吆喝的磨刀老人,如今城市里很少看到了。刀用久了就会钝,日常做饭的家庭都需要磨刀。但磨刀工作辛苦,收入又低,很少有人愿意从事。他给别人磨刀既是想解决居民生活中的难题,同时也希望这门老手艺能继续传下去。

走街串巷发挥余热

高林磨一把菜刀需要近30分钟。坐在小区门口,虽然不时刮来一阵寒风,但是他的额头上却有汗珠。

经过粗磨、精磨等工序,高林用手指在刀刃上试了试,很锋利,才用水把磨刀石冲干净,开始磨另一把刀。

高林说,每天吃过早饭,他就带着工具出门。一把刀收费5元,一天最多能磨10把刀。效益好的时候,他能收入七八十元钱。

虽然收入不多,但高林觉得磨刀挣的是力气钱,而力气用了还有。

高林磨起刀来得心应手,不同的刀磨法也不一样。他曾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把一把钝刀磨得很锋利。

“我磨刀的时候,一般都让他们过一会儿再来取。”高林说。

平时,高林都是一个人,伴随他的只有沙沙的磨刀声。磨刀过程中,高林经常用手指试刀刃,所以手指上划痕累累。有些钝刀刚送来的时候,他还会直接把刀口放在掌心上试划几下,然后确定刀的磨法。

收入不高,走街串巷又十分辛苦,高林却乐在其中。他说:“再小的生意也要讲诚信,把他们的刀磨得快,以后他们还会来找我。”

小区居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像高师傅这一代的磨刀人年龄都大了,现在的年轻人又不愿意学这个手艺。看来,这个手艺以后可能面临失传。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