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无
流行词:半毛钱
半毛钱是多少钱?数学答案是五分钱。没有半毛钱关系是多远的关系?不仅不是没有五分钱(或二分之一距离)的关系,甚至连一分钱的关系都没有(零关系)。还有像一时半晌、一官半职等语言环境中,半都意味着很少很小。在这些地方,它的意思已经和本义相去甚远。
祖先们造这个字的出发点是要表示把一个庞大的东西等分成两部分。上面的两点原来写作八,中间的部分原来是个牛字。古人有说: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故而半的本义就是一半,也因为中分的缘故又引申为中间。一个大东西通过切分变小了变少了,从这个角度引申它就有了很少或很小的意思。
这个字在人们的生活里出镜率很高,而且被广泛地使用在成语中。据统计,含有“半”字的成语上百个,如半信半疑、半斤八两、半夜三更、半途而废、半死不活、半推半就、半真半假、半生不熟等。在这些成语里面,它的意思不外乎是二分之一、中间或很少等。
从消极修辞的角度看,半所关联的感情色彩多是不好的、忧伤的、被动的、无意义的、无生机的。我们从古诗里可以明显品味到这些: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半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色彩走向,与它的造字动因和引申发展密切相关。
这样的感情色彩倾斜到一定程度,半字居然有了“作恶的人”的字义。在《大般涅盘经》卷八中,半的意思是:“世间,为恶行者,名为半人;修善行者,名为满人。”
这个字在中国的哲学意境里,容易给人产生一种假象。因为它最直接最表面的意思是二分之一,所以有人认为它是中庸的最佳显现模式,从而构成了我国传统审美的最佳境界:中和之美。不能说这个字没有一点中庸的意象,但是,中庸远非它的本意。一半和居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半的字义和介、中的字义来源不一样,它的中间之意是切分出来的,是为切分服务的,重在分开而非居中。而且,因为切分的缘故,引申出来的字义通常有不完整的意思。既然不完整,又何来中和中庸?
正如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的,古人常用这个字表达消极忧伤的情感。当然,它偶尔也会用来表示明快轻松的感受,如:偷得浮生半日闲,一半秋山带夕阳;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在这两种情景中,人们看不到中庸中和的哲学意象。事实上,不管是消极忧伤的情感还是轻松明快的感受,一个感情色彩非常鲜明的字,是无法同时承载强烈情感和中庸之道这样不偏不倚、四平八稳的处世哲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