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8年02月01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旬老人讲解“雷岗战役”七十载

发布时间:2018-02-01 08:46:50  

 初心不改免费服务

八旬老人讲解“雷岗战役”七十载

杨万喜:“我会一直讲下去”

晚报首席记者李玉荣 文/图

guojg1801331.jpg

杨万喜保存的雷刚战役中使用过得门板

本报讯 1月30日,正阳县油坊店乡雷岗村高杨湾村村民、88岁的杨万喜听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来采访他,就早早起床,把50年党龄的纪念章挂在胸前,来到位于村西头的雷岗战役纪念碑旁打扫卫生,迎接央视记者的到来。

70年来,只要听说有人来参观,他都会不厌其烦地跟参观者讲述同一个故事——雷岗战役。

一直保存着搭浮桥的门板

“那年我18岁,为让解放军渡河,我把家里的门板卸下来搭浮桥。这副门板我保存至今。”杨万喜说,这些年在他的记忆里,总抹不去那血腥的场面,每每想起来就会流泪。1947年8月23日,刘邓大军在这里强渡汝河。他们到达汝河北岸,仅找到一只可载十几人的小船。先遣队利用仅有的一只船和筏子开始强渡汝河。此时,炮弹、子弹越来越密集。刚渡过去一个小队,空中就出现了敌人的飞机。

暴雨般的子弹、炮弹压下来,河面上战士们搭建的浮桥被敌人炸毁又建,又炸毁还建。村民把家里的门板卸下来,和战士一起扛门板、芦苇、秫秸,搭建浮桥。

“我卸下俺家的门板扛到汝河岸边,和战士们一起搭建浮桥。”杨万喜说,刘邓大军渡过汝河后,国民党的军队返回雷岗村,强迫当地群众将埋在地下的解放军战士的尸体挖出来扔在野外,惨不忍睹。

“战役结束后,我把家里的门板找回来珍藏着。”杨万喜说,从此就再也没有舍得用过,把这两扇浸透着战士鲜血的门板保存好,一代代传下去,以此记住历史,记住雷岗战役。

随叫随到免费讲解

“只要有人来雷岗遗址参观、祭奠,我都会来这里讲解。”杨万喜说,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每次他都会讲起这些故事,把参观者领到家里,看看当年搭浮桥的门板。

“其实,我们村八九十岁的老人啥时喊、啥时到,从不嫌麻烦。”雷岗村党支部书记杨宏伟说,老人们讲起这段历史常常是泪流满面。

在杨万喜讲述过程中,该村92岁的杨德成看到村民往雷岗战役遗址赶,他也不甘落后。虽然耳朵聋了,走路已不利索,他坚持走到记者面前讲述当年他看到的场面。

杨宏伟说,近年来,只要有人来这里参观学习,村民们都会争先恐后地前去讲解雷岗战役。村民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随叫随到,免费服务。

杨万喜说,即使在生病期间,只要有人来参观,他也没有放弃过讲解雷岗战役的故事。

记者采访结束时已是中午12时40分,仍有几位80多岁的老人继续为记者讲述当年的故事。

会一直讲下去

“当年和解放军一起战斗的村民大都已经去世,他们曾在枪林弹雨中救护伤员,记忆最为深刻。” 杨万喜说,红色故事也激励着他一路前行,1957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

“自己在有生之年就是希望把自己所知道的雷岗战役故事讲给村里的孩子听,讲给来参观的人听。我会把当年的门板保存好,这也是历史的见证。”他说。

“很多村民平时都会自发地来到雷岗战役遗址旁打扫卫生,清明节来扫墓。”杨万喜说,70年来,村民一直坚持下来。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讲下去。”杨万喜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