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葱岁月 梦想是如此的纯净
——读李蒙浩散文《那些年的花》
□姚国禄
作为青春偶像派写手,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一现身,便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存在,迅速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登上文学的舞台,引发着不可抗拒的文学事实,以他们为主体构筑的80后文学如飓风般迅猛抵达世人面前,成为文坛不可回避的焦点。或许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五彩斑斓的梦境,那多彩多姿的浪漫情怀,那肆意张扬的个性,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展示一种轻飏洒脱的青春气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的诉求注定是要以青春梦想为主线,以此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明媚情绪抑或是欢乐与忧伤。
近读青春偶像派写手李蒙浩的散文《那些年的花》(原载《行参菩提》2016年7月5日),我眼睛为之一亮,一种别样的情怀和咄咄逼人的青春气息跃然纸上。我仿佛看见那青春的枝头开满了万紫千红的花朵,那是用一颗纯洁真挚的心,映照出青葱岁月活龙活现的人性。这是一个多梦的年龄,一颗顽皮好动的心在生命的花季雨季得以尽情释放。也许青春的风铃很快会随风远去,但是那留在生命时光里最美好的声音一直会响彻耳畔,这是作者带给我们的美好,带给我们对青春岁月的无限回味。
十六七岁的年龄,注定是一群青涩、懵懂的大孩子,他们哭,他们笑,他们运动,他们唱歌,他们憧憬,他们谈理想,他们热衷于逛街,他们喜欢幻想,尽情地着张扬自己的个性,这也完全符合他们那个年龄段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他们通过手中的笔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情绪———即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的另类、叛逆、青春的疼痛,表达他们全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就像《那些年的花》文中所描述的“那时的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神侃。我们都期许有一个明媚的未来。”未来究竟要干什么,是否能够实现,没有想那么多!
《那些年的花》,写出了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快乐与忧伤,写出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写出了他们成长的烦恼,写出了他们的精神呼吸,写出了他们的忘乎所以,其鲜明的个性特色是显而易见的。
读《那些年的花》,感觉语言之清新,行文之唯美,情节之生动,叙述之曼妙,作者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情趣,就像那些年的花,静静地开放在我们的心间,温暖而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