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张琳寻找“恩人”表谢意》后续报道
市民帮助 张琳实现心愿
晚报首席记者 高琳琳
本报讯 “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他已经不记得这件事了,但我一直铭记在心,一辈子感恩。”昨日下午,经过热心市民提供线索,张琳寻找的男孩终于有了消息。虽然对方一再表示这件小事不值得宣扬,但张琳表示这份心意一定要表达。
受助感恩寻恩人
1993年的一个周末,上初中二年级的张琳骑着自行车,带着弟弟到市风光路三巷的一个同学家玩耍,没想到弟弟的左脚卷到自行车的后轮里。张琳担心被父母责罚,抱着弟弟坐在路边哭泣。
就在张琳手足无措时,一个男孩蹲了下来,询问张琳怎么回事,是否需要帮助。看到有人愿意帮助自己,张琳哭着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对方陪张琳带着弟弟去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检查后称没什么大碍,张琳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张琳向本报求助说,当时那个男孩帮她垫付了检查费,而且事后没有向她索要。因为年少无知,她连对方的姓名都没顾上问。多年来,这件事一直在张琳心里“保存”着,每次想起都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她想见到这个男孩,表达自己多年的感激之情。
市民帮她圆梦
张琳告诉记者,向晚报求助的同时,她也通过微信朋友圈委托大家帮忙寻找。前几天一直没消息,她十分着急。因为没有对方姓名,而且时隔20多年,寻找起来十分困难,但她相信,如果热心市民提供线索,一定会有好消息的。
昨日上午,记者接到热心市民陈女士的电话。对方称,多年前,她的侄子回到家后说自己曾帮助一个小姑娘,而且找的医生还是她的朋友。
“当时,大家都没太在意。今天无意中看到报纸才渐渐想起这件事。”陈女士说,不知道张琳的经历是否和侄子做的好事吻合。
昨日下午,陈女士再次给记者打来电话,确认当年的善举就是侄子做的。“这孩子善良,做了什么好事也不肯说。听说张琳想对他表达谢意,他无论如何都不同意。”陈女士告诉记者,因为侄子不愿宣扬,所以她也不好勉强。一家人也表示,张琳的这份心意收到了,其他的就不用了。
得知恩人的下落后,张琳十分激动。虽然不能当面表达谢意,但张琳已经知足,因为多年的心愿也算了了。张琳说,虽然对方不愿接受这份心意,但她会以其他的方式表达,以后帮助更多的人,把这份善行延续下去。
(线索来自本报新闻热线28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