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1月12日下午,在省委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分组讨论中,当参会人员谈到农村美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场景,成为大家热议乡村振兴的美好画面。
如何处理好生产与生态的关系,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解决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问题,为实施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产业兴,百业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河南农大党委书记李留心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发挥特色产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许昌市市长胡五岳说,乡村在生态、文化、社会等功能上拥有巨大的价值优势,城市消费群体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有旺盛的需求。乡村振兴,各地要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
近日,河南日报刊发的《河南有个“塞罕坝”》在林业系统引起强烈反响。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刘金山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大有文章可做。山区丘陵地区发展林下经济,平原地区发展果树、苗木等产业,既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又改善了生态环境。
鄢陵县花木产业在我省乃至全国闻名遐迩。据鄢陵县委书记尹二军介绍,该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65万亩,带动就业20余万人,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花木主产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万元。“发展花木产业,既实现绿水青山又实现‘金山银山’。”尹二军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做足特色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禹州市委书记王宏武说,围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积极培育“旅游+”“生态+”“文化+”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展农业新功能,汇聚发展新动能。“让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赚头。”王宏武说。
不知不觉中,时间到了17时,会议将进入下一个议程。“生活富裕、天蓝水碧、山青树绿”“房前屋后绿成荫,五谷丰登瓜果香”……与会者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讨论意犹未尽。
(据2018年1月14日《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