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清漪
初冬时节,或许是机缘巧合,看到一幅题为《山水之乐》的画作,画面惜墨如金,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众峰耸峙、山间清溪蜿蜒而去的情景,然而,刚刚欣赏完这幅画作,就应朋友之邀一同游览老乐山。
冬日的老乐山,煦暖的阳光照耀着这片山水,天地晴明,百木凋落,与夏日乐山满目苍翠的景致相比,寂静冷清了许多,呈现出一番别样的景致和异样的韵味。站在高处,极目四望,头上天空湛蓝,白云悠悠,脚下幽静山谷,空旷开阔,澄澈明净的湖水波光潋滟,宁静了季节的浮躁,沉淀了浮世的心境。漫步湖畔,杨柳水岸,晓风轻寒,月季依然明艳,释放出冬日少有的暖色,陡觉眼睛一亮,心情顿时畅快了许多。
漫山的树木枯叶大部分早已落尽,略显皴裂的树身和光秃秃的枝丫孤零零地在寒风中寂寥地凝视着蓝天。
数度登临乐山,皆是乘车前往,而这次受好奇心的驱使,首次沿着登山古道拾级而上。沿着山径一路攀登,踏着散落在石径上松软的落叶,缓缓而行。树林中低处的叶子尚未落尽,落叶仿佛铺就了一层金黄的地毯,装点着别有韵味的乐山初冬。登山步道一侧那一段段时断时连的残破石墙历历在目,据说是楚长城遗址,述说着曾经的烽烟往事。未登峰顶,早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试图故意检验一个知天命之年人的体力和意志似的。
最美的时刻是登上山顶。极目四望,远处青山如黛,些许枯黄的树木,看似有些衰败,却让我联想起古诗“一岁一枯荣”来。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寄托着我美好的期盼和对家乡山水深厚的感情。如今的老乐山已是我们这个城市的后花园,这里空气清新,荡涤胸腑,是可以深呼吸休养身心的地方。
下山途中,遇真宫大殿前那副楹联吸引了我的目光:“门前溪水浮花问今是何世,檀房虚室待云唯天籁清音。”太过于超脱清静,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灵自然会格外眷顾这一片乐土,也令凡夫俗子心向往之,踏足于此阅读山色,品味水韵,聆听天籁清音。
所谓乐山乐水,在天地之间尽情饱览自然风光,游目聘怀,在亲山近水中陶冶性情,于青山绿水间放逐心情,这是我初冬时节欣然前往的真正缘由。如今我身临其中,陶然自乐,也自然成了画中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