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12月20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那最动听的国歌声

发布时间:2017-12-20 08:44:59  

 晚报首席记者高琳琳文/图

杨思梦有两个梦想:一是到北京体育大学读书,二是在国际比赛中夺得金牌。今年16岁的杨思梦很早就离开父母,先到体育学校进行专业训练,后到河南省体校空手道队。一路走来,胜利的喜悦、失败的苦涩、伤痛的泪水,让杨思梦的花样年华演绎不一样的青春,呈现不一样的精彩。

yaohf171295.jpg

杨思梦

活泼女孩爱运动

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人格养成阶段,人格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所以说,童年的成长环境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提及自己的童年时光,杨思梦感触颇深:“我以前活泼好动,父母就把我送到了体育学校,没想到我从此和运动分不开了。”

昨日上午,在市交通路西段驿城区橡林街道张楼社区,记者见到了杨思梦。一头短发,性格开朗,说话温柔,记者很难将她与赛场上英姿飒爽的选手联系在一起。

从小活泼好动的杨思梦没少让父母头疼,杨思梦的母亲张秀花希望女儿健康生长,而不是像温室的花朵一样经不起风霜。上初中时,喜欢运动的杨思梦告诉父母自己想去学体育。考虑再三,家人把她送到市体育运动学校学习。

进入体育运动学校,离开父母和家人的杨思梦不仅要独立生活,而且每天早上5时要起床训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空翻训练是杨思梦记忆中最苦的项目之一。空翻严禁手接触地面,必须“干拔”腾空,双脚落地,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开始的几天,空翻变成了“倒栽葱”,她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来。

“一天下来,摔得站都站不住,但第二天睁开眼,还要继续训练。”杨思梦说,有时候坚持不住了,她打电话给疼爱自己的姑姑,哭诉这里的训练艰苦和身上的伤痛。话筒另一端的姑姑杨爱英对她说:“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想想我对你说过的话。你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任何摔打都不怕,一定能熬过所有困难。”

百尺竿头更思进

有了家人的鼓励,杨思梦擦干眼泪,坚持训练。在学校,杨思梦不仅素质拔尖,而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训练学习之余,她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优异的表现被学校空手道教练李高升看中,开始教她系统学习空手道。

练空手道,对杨思梦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在学校,她要和比自己大的学生一起训练,“中段击”“折返”“压前点”……几个月,反复练习空手道的基本功,学习最基本的战术,每天训练近10个小时。

“室外训练在橡胶地上,平均两个月会磨破一双鞋。室内训练在比赛专用垫上光脚练习,几天脚就磨出水泡,但训练一刻也没有停。”杨思梦说。

汗水没有白流。年幼的杨思梦开始在省市级比赛中脱颖而出,在驻马店市体校训练后被送至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空手道队。2016至2017年连续两年获得河南省空手道锦标赛组手冠军,并于2017年获得全国竞技空手道锦标赛第一名。

训练的时候,杨思梦像个野小子,训练之余,她是一个爱美的姑娘。身材高挑的杨思梦长相清秀,亮亮的耳钉闪烁,映衬着秀美的面庞,双眼弯弯,一笑露出洁白可爱的虎牙。她那自然、开朗的笑容就像山泉一样让人神清气爽,难以想象她是赛场上身手矫健的选手。

说起这几年在体校的训练,杨思梦笑着说现在想想这些苦都不算什么。既然选择做一名运动员,她就做好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准备,能为国家争光是最荣耀的事。

梦想为祖国争光

进入省队,杨思梦才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她说,虽然空手道要求点到为止,但比赛中很难控制力度。和队友在一起训练时,她经常受伤。队友们个个身经百战,比赛经验是她参加少年组比赛无法获得的。近段时间,她回到市区,虚心向教练李高升请教。

在父母的记忆中,女儿参加比赛这几年来,他们从未看过一场比赛视频。“女儿不让看,怕我们担心。”杨思梦的父母说,她和丈夫以前在外打工,孩子靠姑姑照顾。孩子从小离开他们在外生活,性格过于活泼,没想到参加体育运动后性子沉稳了,对她和家人更亲了。

无论到什么地方,杨思梦都十分沉稳,不像同龄的孩子。空闲之余,她会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父母,以及一直疼爱她的姑姑杨爱英。每次回到市区的姑姑家,姑姑就会给她做一些她爱吃的,还给她买衣服,比父母还疼她。

杨思梦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努力,为祖国、为老师、为家人赢得更多的荣誉,盼望有一天那动听的国歌声为她响起。

“我有两个梦想,一是到北京体育大学读书,二是在国际比赛中夺得金牌。”谈及今后的梦想,杨思梦笑着说。

未来,迎接杨思梦的是更加密集的赛事,空手道女孩将更加坚实地迈出走向顶级赛场的每一步。征途虽然艰辛,但圆梦就在前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