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打麻将 爱十字绣
92岁老人的多彩生活
□晚报记者 姬淑华 文/图
在市第一高级中学家属院,提起王国敏老人,几乎没人不知、无人不晓。她虽然今年已经92岁,但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健壮、精神瞿铄,每天坚持上操场锻炼一个小时的身体;她89岁时,用了近7个月的时间,绣成了长2米、高近1米的十字绣《牡丹富贵》,驻马店电视台闻讯采访了她,一时在坊间传为美谈,亲邻都上她家去一睹为快;她爱打牌、爱打麻将,经常参加社区和驿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的打扑克牌、打麻将比赛,并多次获得冠军……近日,记者采访了王国敏老人,听她讲述自己的养生、生活之道。
王国敏老人(中)在与老姐妹打麻将。
王国敏老人绣的《富贵花开》十字绣。
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照顾有加
11月28日下午4时,经过一番问询,记者终于在市一高家属院北院找到了王国敏老人的家。王国敏老人的家在一楼,记者去时,王国敏老人正在与两位老姐妹打麻将。听了记者的来意,王国敏老人便向记者娓娓讲起自己的生活来。
记者看到,王国敏老人虽然已92岁,但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瞿铄、思维清晰。因她是老师,说起话来,声音非常洪亮,像给学生讲课似的。王国敏老人说,她1925年出生于汝南县城一个中医家庭,父亲是非常有名的中医,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因此,王国敏老人到了上学的年龄便开始上学了。“我考的是百泉乡师,18岁毕业后,在老君庙小学任教,后来又调到汝南县城的一所小学。”王国敏老人说,“我是1965年调到驻马店的,开始是在回族小学教学,教了几年后又调到市第三小学教学,一直到退休。”
讲起往事,王国敏老人记忆犹新。记者不由得暗暗佩服她的记忆力如此之好。坐在一旁的一位老人是王国敏老人的同事,她对记者说,王国敏老人教学时,对学生非常关心,尤其是对家庭条件困难、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是照顾有加。王国敏老人笑着说:“我的心肠软,看不得可怜的人。当时我班里,谁的学习跟不上,我就让谁星期天上我家补课。一分钱的补课费我也不收。有时赶到吃饭时,我会让学生在我家吃饭。”
“我记得那时,我班里一个叫闫金贵的学生,他的父亲早已去世,母亲年纪大了,母子二人的生活非常困难。我知道他的情况后,就替他交了学费。怕他有心理负担,我就告诉他是学校免了他的学费。”王国敏老人说,“我当时是租的房子了,房东是卖牛肉的,心肠也很好。我知道闫金贵母子一年也吃不上一次肉,就请求房东,想让房东煮牛骨头时喊闫金贵过来啃骨头,房东爽快地答应了。闫金贵和他的母亲很感激我。闫金贵毕业后参加了工作,经常来看望我。”
多次获得冠军
记者在王国敏老人家里看到,墙壁上挂着几幅十字绣,颜色鲜艳明丽、针脚均匀细密,就问是谁绣的,王国敏老人自豪地说她绣的。“这幅《富贵花开》十字绣,还上过电视呢。这是我89岁那年绣成的,用了将近7个月的时间。也不知驻马店电视台的人咋知道这件事了,专门采访了我,说年近90的老人能绣出如此好的十字绣十分难得。在驻马店电视台播出后,我也成名人了,亲戚朋友、邻居还有素不相识的人,都争相上我家里看。那一段时间,我家里快成集市了,很热闹。”王国敏老人指着东墙上那幅《富贵花开》说。
记者看到墙上还挂有装帧精美的《金陵十二钗》《傲雪红梅》等十字绣,图案非常漂亮,画面平整,一点儿也不像是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绣的。
王国敏老人的爱好很广泛,她爱绣十字绣,且绣得很好,还爱打扑克牌和麻将,并且多次参加社区和驿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的打扑克和麻将比赛。
“我们老干部活动中心每年至少举办两次打扑克和麻将比赛,每次王国敏老人都参加。虽然她已90多岁,但她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每次都是她的冠军。她还爱打门球,爱好很广泛。她性格开朗、活泼,爱说爱笑,我们这里的工作人员和老年大学的学员都很喜欢她。”驿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办公室主任朱雪萍对记者说。
王国敏老人笑着说,她平时爱和老姐妹打扑克牌和麻将,就是为了消遣。“我们打麻将也好,打扑克牌也好,都不玩钱,谁输了给对方一张不用的牌,就是图个乐子。再说了,我看书上说打麻将和扑克对锻炼大脑有好处。我们打的时间不长,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就不打了,然后我们几个就出门转转或到院子里活动一下筋骨。”王国敏老人说,“年龄大了,要记得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尽量不给子女惹麻烦。”
老人有个好儿媳
记者看到王国敏老人面色白里透红,精神矍铄,便问她的饮食起居有什么规律没有。王国敏老人说:“我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晨5点多我就醒了,然后开始在床上做自己总结的操。先用手揉左边的肚子100下,然后再揉右边的肚子100下,再上下揉肚子100下。揉了肚子后,我开始做伸筋运动,那就是把一条腿蹦直跷起,能跷多高就跷多高,双腿轮流着做这样的动作。”
王国敏老人边说,边把自己的腿绷得直直的跷起来让记者看,记者看到她的腿几乎能挨着头。记者感叹老人的身子如此灵活。“活动了腿后,再捶腰部,左边捶100下,右边捶100下,把全身都锻炼个遍后,就六点多了,我就起床上学校操场锻炼,先散步,走三四十分钟后,就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胳膊、腿、腰,一个小时后我就回家吃早饭。”
王国敏老人说,她与小儿子宋居上一家生活在一起,儿子与儿媳都很孝顺她。旁边的两位老人也对王国敏老人的儿子和儿媳赞美有加,说他们两口子对母亲非常孝敬,羡慕之情溢于言表。
“我的儿子每天都把饭给我做好,什么都不让我干。早饭和晚饭要么是牛奶、要么是打的营养米糊,午饭也都是做我爱吃的、吃得动的。他俩都是以我的口味为主。我爱吃鸡肉,他们就把鸡肉炖得软烂如大米粥。我的饭量不大,早上和晚上吃得一样多,半斤牛奶或一碗米糊,一块蛋糕或一块馒头;中午是一碗饭。牛奶不等喝完,他们就买过来了。”王国敏老人笑着说,“特别是我的儿媳陈卫,对我像亲娘。前年我的腿受寒,疼得不敢走路,医生说打一段时间的‘酒浆’就行了。陈卫每天晚上吃了饭给我洗了脚就帮我弄,就是把半勺酒烧沸腾后和一些面糊,然后敷在痛处,半个小时后去掉。一下弄了17天,我的腿就不痛了。我的其他几个孩子也很孝敬我,经常过来看我。”
采访札记
被爱包围的老人是幸福快乐的
□姬淑华
记者采访王国敏老人时,发现她面色白里透红,精神矍铄,身体硬朗,爱说爱笑,谈话中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可见老人的生活过得比较称心如意。从王国敏老人及她的两位老姐妹兼邻居口中得知,她的儿女及儿媳都很孝顺,估计这也是王国敏老人感觉开心幸福的源泉。是的,人老了,还有什么比孩子、孙辈孝顺自己更令人开心的事吗?
听王国敏老人说,她的儿媳陈卫对她特别亲、特别好,她的腿受了寒,痛得不能下地走路了,是陈卫每天坚持帮她打“酒浆”敷在痛处,一下子坚持了十六七天,她的腿一点儿也不痛了,终于能下地走路了。在敷的过程中,陈卫陪她聊天、看电视,这真的需要一定的耐心才能做到。儿媳做的,王国敏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儿媳充满了感激之情。她的两位老姐妹也很羡慕她有一个如此孝顺的儿媳。
人老了,最看重的是亲情,最爱享受的是天伦之乐。这方面,王国敏老人的子女做得很好。王国敏老人自己有不菲的退休金,需要的并不是子女给自己多少钱、买多少衣服和首饰,而是子女对自己的关心。做老人爱吃的东西、陪老人聊天、给老人端洗脚水……子女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对老人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安慰,也是自己向老朋友、老街坊炫耀的资本。
从王国敏老人及她的老姐妹口中可以听出,对老人来说,子女爱自己、孝敬自己、看重自己,就是自己快乐、幸福的源泉。祝被爱心、孝心包围的王国敏老人永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