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丽丽 袁 敏
磁带(资料图)
曾经,磁带是大家听音乐的必备品,各种各样的磁带随处可见。曾经,磁带支配了许多人的生活,打发了一代人看似枯燥无聊的时光。
昨日,开发区金河街道东高社区居民程艳玲说:“我妈几天前打电话说,她整理老房子时,发现我床下的纸箱子里面都是磁带,有歌曲磁带还有英语磁带。虽然这些磁带对我来说已经没有用处,但我让妈妈保留着,因为磁带里包含的感情是难以忘却的。”
用磁带听歌的日子
上个世纪70年代,程艳玲出生在汝南县城一个普通家庭。说起用磁带听歌的日子,程艳玲打开了话匣子。
“我最早接触磁带是上初中的时候。”程艳玲说,那时,英语有听力题,父母为了方便她学习英语,给她买了复读机和英语磁带。刚开始,她确实非常认真地跟着英语磁带学习英语。后来,学英语成了幌子,她经常用复读机听歌。
程艳玲从小喜欢唱歌,当然也喜欢听歌。采访中,程艳玲将手机里的音乐打开,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回忆。
“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我想听歌只能通过电台和磁带。现在科技发达,手机、电脑都可以听歌。”程艳玲说。
“刚开始,我买不起磁带,只好向同学们借磁带听歌。”程艳玲说,她记得听的第一盘磁带是小虎队演唱的。小虎队中每个歌手的声音她都能分辨出来。
“后来,口袋里有一些零花钱,平时舍不得花,都积攒起来。”程艳玲说,攒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可以到商店买期盼已久的磁带了。一盒正版磁带需要8到10元钱,她狠狠心买了一盒正版的“四大天王”磁带。
程艳玲说,拿到“四大天王”的磁带,那种幸福感绝不是现在等待下载的几秒钟时间可以填满的。
“买正版磁带太贵,后来我就用零花钱买盗版磁带,只需要2到5元钱。”程艳玲说,她买的磁带越来越多,一个抽屉都装不下了。
渐行渐远的“音频世界”
“高中时,我用积攒的伙食费买了一部随身听。”程艳玲说,每到放学时,她习惯性地打开随身听,放入一盒自己喜爱的磁带,聆听里面播放的优美旋律,听完A面换B面,听了一遍又一遍。
“只有好朋友才会互相借磁带。那时候,每个人对自己的磁带都视若珍宝。”程艳玲说,那时候信任一个朋友的方式很简单,只要你愿意把自己珍藏的磁带借给对方,就是好朋友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身听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上大学时,我买了一部CD机听音乐,一个光盘保存的歌曲比磁带多得多。随身听和磁带就这样被搁置在家里了。”程艳玲说。
慢慢地,CD机也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MP3、手机和网络,人们可以轻易获得成百上千首歌曲,可以任意点击下载、播放,再也不必为了一首歌跑断双腿,不必因为卡带而伤心着急。
“现在,那些磁带静静地躺在箱子里,蒙上了一层灰尘。当年的随身听早已无法启动。”程艳玲说,如今,磁带已经没有用处,但是这些东西承载着自己的记忆。
“如今,我听音乐用手机,不仅快捷,而且方便。”程艳玲说,不论现在的科技如何发展,不管现在用啥音乐播放器,回想起十几年前的那一幕幕,她只能感叹,社会和科技都发展得太快。但是,她不会忘记磁带的存在,不会忘记那一段纯真的岁月。如今,磁带已经远离大家,但是磁带带给自己的简单而幸福的美好时光,却是不容忘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