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不得法 当心养出病
医生:养生不要“随大流”
□周刊记者 肖婷婷
生活中,经常有市民因为过度追求养生导致身体“不健康”,比如有人不吃鸡蛋,有人杜绝一切豆制品,有人吃一次烧烤就连续多日焦虑不已、感觉自己“身体不适”等。
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史岩说,凡事都要有个度,如果过度迷恋养生,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过度养生者大有人在
市民景丽告诉记者:“我的母亲现在对养生着了魔,听说黑木耳能稀释血液,就买了很多放在家里,无论是炖汤还是做菜,都会放一些。每次吃饭,满眼都是黑漆漆的木耳,毫无食欲。”
每天早上7时到9时必须吃早饭、排便,饭后必须散步,且4小时内不能睡觉;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家住市雪松大道的贺娟有自己的“养生时间表”,养生一旦因其他事情耽误了,她就会表现得焦虑不安。
市民庞建波告诉记者,他的妻子看过一篇谈睡眠质量的文章后,为自己定下计划:晚上10时必须睡觉,并保证8小时睡眠。“从此,妻子便为睡眠纠结。有时没睡够8小时,她会焦虑,第二天要提前睡觉‘补’回来。”庞建波说,像妻子这样非理性地过度养生,不但不利于健康,反而有害身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人都有过度养生的表现。
过度养生可能养出病
65的张霞患有糖尿病。半年前,她听说吃南瓜能降血糖,便餐餐都吃,不沾半点儿荤腥,没想到结果血糖没降下来,人却进了医院。提起对养生的痴迷,张霞一脸懊悔地说:“没想到吃南瓜竟然对我的病没有太大的作用。”
市民李金秀每天都收看各类养生节目,记录各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养生秘诀,每年体检她都会关注自己的血糖和血脂。她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近几年,她很少吃肉,久而久之,身体抵抗力下降,全身乏力。
浩浩的妈妈是一名全职妈妈,平时十分注重孩子的饮食健康,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儿子的食品称重搭配后再烹饪,杜绝一切所谓的“不健康”食品,结果却导致浩浩比同龄人矮小瘦弱。
养生不应“随大流”
“注重养生是好事,但不应过度。一些人在养生的过程中已经陷入了非理性的偏执中,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实对养生的过于执着,反而对健康不利。”史岩说,“养生过程中,要尽量按照健康的生活方式去做,做不到也没有关系,不要发展成强迫症一类的心理疾病,这样对身体更加不利。”
史岩告诉记者:“很多人听说吃哪种食品不利于养生就不吃了,听说哪种方式养生效果好就迫不及待地尝试。现在的养生节目、养生书籍层出不穷,面对诸多所谓的养生知识,如果缺乏一些基本的常识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很容易被误导,甚至走向养生的反面。”
“此外,有些人听说别人吃什么对身体好,就买很多来吃,殊不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史岩说,养生要遵循多样性和均衡的原则,要从正规、权威的渠道获取养生知识,不能盲目地听信“小道消息”。
“其实,真正的养生讲究的是平衡,无论是精神、饮食、起居、运动,还是自我保健或药物的使用,都离不开平衡,这样才会减少疾病的发生。”史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