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首席记者高琳琳实习生王 壮 文/图
张玉凤和她的作品。
栩栩如生。
如果不仔细看,你可能不会相信,做工精致的母鸡带小鸡觅食的图画竟然是用瓜子、棉花、树皮等物品制作而成。对家住市雪松大道东段市第二人民医院家属院的张玉凤来说,这只是她近年来做过的无数手工作品之一。她用一双巧手,将不起眼的杂物、废物重新利用,变成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多才多艺
昨日上午,记者跟随张玉凤来到她的家中。路上,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她的画作以及手工制品。从张玉凤的言语中,记者可以感受到她对绘画以及手工制作的热爱。她对此次采访十分重视,特意换了件颜色鲜艳的衣服,并热情地请记者喝茶。
今年57岁的张玉凤身材修长,面容姣好,气质优雅。她不仅精通戏曲、能歌善舞,会手工和画画,而且是社区的健身达人。邻居们经常向她讨要作品,她从不吝啬。她还是个热心肠,谁家有困难,她都热心帮助。
记者在张玉凤家看到她的许多作品。这些作品材料各异,有贝壳做的,有纸做的,还有各种生活物品做成的。屋里的墙上挂着许多水彩画和蜡笔画,如果不细看,你一定会认为这些画是购买的艺术品。
屋里可以看到随处摆放的画作以及手工制品,让记者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气息。记者被其中一幅画深深吸引,画中的白天鹅,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把天鹅的孤傲展现得淋漓尽致。
记者感叹之余,仔细一看,这幅画竟然是用碎贝壳制成的。
张玉凤说起这幅画的由来:同事外出旅游买了一些贝壳,没想到回家后发现许多贝壳被压碎了。张玉凤灵机一动,何不用这些贝壳做些手工艺品?
说干就干,她用蜡笔画出天鹅的雏形,然后用贝壳一点儿一点儿拼接。就这样,令人惊叹的天鹅图诞生了。
变废为宝
棉花、瓜子、蛋壳、贝壳、彩纸,这些东西都能干什么?我们认为没什么用的东西,张玉凤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
张玉凤拿出自己的第一幅手工作品:一只公鸡带着几只小鸡在觅食,十分形象生动。记者仔细一看,这幅画竟然是用树皮、瓜子、棉花等物品做出来的。张玉凤说,这幅画当年是一个小男孩给她的灵感,随后她根据自己看到的景物做了很多作品。
“做东西要看当时的心情,也要看手边有什么物品。”张玉凤指着一排用鸡蛋壳做成的手工艺品说,她是想到什么画什么。有一段时间,张玉凤非常迷恋“人物创造”,她就把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做出来。小小的鸡蛋壳上的人物神态各异、造型逼真。
令人称奇的是,张玉凤的这些作品,堪称废品中的精华,虽然有些只是废纸杯、瓜子皮、蛋壳……但这些东西经过她的巧手,就会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张玉凤不仅用这些东西作画,还用它们做一些手工艺品。她用蛋壳制成的手工艺品上面有各种图案,十分精致巧妙。她用彩纸和塑料做成了盆栽及鲜花,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张玉凤说,这些东西都是生活垃圾,扔了有点儿可惜,她就琢磨着做些手工艺品。
“如果你有一双巧手,将废旧物品做成有用的东西或是装饰物,你的成就感会倍增。”张玉凤说,她平时很注意细节,不论是衣架还是饮料瓶,又或是奇奇怪怪的废旧物品,她都能变废为宝,既节约家庭成本,又为生活带来乐趣。
用心制作
张玉凤不仅心灵手巧,而且特别有爱心。以前从事过幼儿教育的她,最喜欢教孩子们做手工、画画。在教学中,她尽量采用比较新鲜的事物勾起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手工制作,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在张玉凤家的墙上,挂了许多铅笔淡彩画、水彩画、蜡笔画、素描等。在这些画作中,有一幅十分醒目:一个女人牵着一个小孩的背影。在碧海蓝天下,意境深远,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张玉凤说这幅画叫《向往阳光》。她是一个开朗的人,她希望带给身边人快乐和阳光,也希望每个看到这幅画的人都能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让所有人心里都向往阳光,充满阳光。
正因为张玉凤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还有一双巧手,才能带给大家这么多令人惊叹的作品。每幅作品都被她寄予深厚的感情,表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经过她的巧手,这些冰冷的物品,活生生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双巧手为她以及别人的生活绘出不一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