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文/图
洒满阳光的小院里,93岁的史鸿举老人养鸟、浇花,精神矍铄,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史鸿举和89岁的妻子是全家的宝贝。
10月22日,记者走进正阳县第三中学家属院史鸿举老人家,用文字和镜头记录老人的幸福生活,探寻老人的长寿秘诀。
史鸿举在清理鸟笼。
史鸿举在剪枝。
夫妻恩爱有加
“父亲长寿是因为心态好,从不跟人计较。”老人的三女儿史青梅说。
史鸿举老人乐呵呵地说:“是我爱人好,是孩子们孝顺,我才长寿。”
“我父亲离休前是一位教师。”史青梅告诉记者,她的爷爷是一名兽医,家庭经济稍微宽裕些,父亲上过师范,毕业后是一名教师。
“我毕业后到正阳县寒冻中学教书。”史鸿举老人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出色,他被派到该县的汝南埠镇办学,汝南埠镇学校办好后又到该县的岳城创办学校。由于成绩突出,后来被调到正阳县第一小学任教。
“1959年,我被打成右派,下放到正阳县一个农场喂猪。领导和我岳母让我爱人站稳立场,与我离婚,她说啥也不肯。”史鸿举说,他的爱人曾继清受到株连,没有了工作,带着孩子艰难度日,让他十分感动。
“父亲和母亲一生恩爱有加。”史青梅说,虽然他们姊妹8人,日子过得捉禁见肘,但父母从来没红过脸。每天放学后,父亲洗衣、做饭、换煤球……啥活都干,是远近闻名的模范丈夫。
“老人心态好得很。”史青梅说,他从来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在猪场喂猪时,我就睡在猪圈里的一个长凳上。”史鸿举老人笑着说,一天夜里,他睡着了,不慎从凳子上掉下来,不但受了伤,还大病一场。那时,很多与他一起被打成右派的都受不了,因为晚上要开会批斗,有好几个同志经受不住打击去世了。而他坚持认为:他没有错,他对国家对党一心一意,他要一心一意把猪养好。
乐观面对疾病
史鸿举平反后回到校园,走上讲台,他珍惜自己的工作,认真教书。“我教的地理和语文课多次荣获全县第一。”史鸿举说,由于他积劳成疾,1978年被查出患上了肾炎。
“那时教师少,我怕耽误学生,就带病上课。”史鸿举说,当时身上肿得厉害,每次上完课,从教室出来都是晃晃悠悠的。
“当时,我们都感到父亲没救了。”史鸿举的二女儿史冬青说,省、市医院都给父亲下了病危通知书,但父亲不害怕,认为自己会好起来的,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他的一个老朋友是一名村医,给他出了一个民间偏方,按照偏方医治后。史鸿举的病情竟然见轻了。“大难不死必有厚福。”史鸿举笑着说,他很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
记者与史鸿举老人交谈是如此轻松,对身边的人和事都记得很清楚。“别看父亲这么大年纪了,一点儿都不糊涂。家里60多口人,大大小小的,他都分得清楚。”史冬青说。
史鸿举老人称,他的生活简单、有规律,早睡早起,中午午休半小时,饮食荤素搭配,从不挑食。
老人是个老顽童
记者在采访史鸿举老人时,史鸿举老人的两个孙子,一会儿跟着老人剪花草,一会儿跟着老人逗鸟,一会儿又和老人玩游戏。 史鸿举老人和孩子们做着“鬼脸”很是兴奋,高兴的样子如同回到了童年。
史冬青说,父亲从来没对他们发过脾气,对母亲更是疼爱,每次吃饭都给母亲夹菜。母亲过生日,父亲高兴得像个孩子,为母亲点燃蜡烛,给母亲戴生日帽,喂母亲吃蛋糕。
“你们的母亲年轻时非常漂亮,跟着我几十年没少吃苦。”史鸿举老人笑着说,爱人一辈子带孩子、收拾家、做饭……家中里里外外没少操心,也没少吃苦。有老伴在,他感到很幸福,老伴身体不好,照顾老伴也是他应该做的。
记者采访的当天是个星期天,老人的两个儿媳妇来到老人家,准备陪老人打牌。
史青梅高兴地说,老人的儿媳妇不但给老人买吃买喝买穿,还给老人精神上的享受,每个星期都会过来陪老人打牌、吃饭,给老人洗衣服,陪老人聊聊天,孝顺得很。
有事没事,史鸿举老人还会去找老朋友聊天,聊得投机时,中午索性就在一起喝上二两白酒,甚是高兴。
心态好 不计较
在家属院里,提起史鸿举这家人,居民们会竖起大拇指说:“孩子孝顺,父亲长寿,这个家庭让人羡慕!”
有人向史鸿举请教长寿秘诀,他就告诉人家:“过好今天最重要。不论啥事都别往心里搁。比如说,买东西吃亏了,钱多花了就算了,钱就是用来花的,够用就行,不要看得太重。这么多年,我的孩子们每天寸步不离地照顾我,还有孙儿、外孙都很孝顺,我不长寿才怪。”
“他很少生气,跟人说话很随和。”史青梅说,父亲从来不吃保健品。
史鸿举62岁从工作岗位上离休,如今,桃李满天下。在老人的教育下,老人的孩子个个家庭和睦、幸福。
史青梅说,平时,谁有空就会到父母家看看,特别是周末和节假日,大家都会回来,在一起吃顿饭。
如今,在史鸿举的言传身教下,家里60多口人都向善尽孝、乐观向上,无论相隔多远,浓浓的亲情始终是最强的黏合剂,让这个家庭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谁说岁月沉淀下的人笑容一定都是沧桑的?看到史鸿举老人从内心流露出的微笑,采访这样乐观的老人让记者备感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