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试点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近1.5万人已享受
石家庄市作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首批试点城市,早在2014年就出台了政府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现在享受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6类老人已达15000人。作为政府利民惠民实事,今年300多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完成了选址工作,现在正在建设中。日前,记者再次走访老人,体验石家庄市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给老人们带来的从容和幸福。
老人幸福 家人从容
镜头一:有保姆帮忙,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房间里整整齐齐,客厅的沙发、茶几上没有一样杂物,地板擦得锃亮。阳台上,几盆花花草草长势良好,两盆辣椒挂满了鲜红的辣椒,果红叶绿。玻璃上还插着两面小国旗。这是昨天记者在神兴社区的郭希俊大爷家看到的情景。家住神兴社区的郭大爷是一名高龄老人了,今年93岁。昨天,记者跟随神兴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来到老人家里,老人精神矍铄,有保姆帮忙,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说起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思路清晰的郭大爷,拉开电视柜的抽屉,找到自己的服务卡。“国庆节前,家里刚做了一次保洁,擦了玻璃,打扫了卫生。”郭大爷说,他的服务卡多用来打扫家里卫生了,政府关心老人养老的政策很好,每次来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干活都很认真。
镜头二:有了这张卡,子女们从容了很多
“这两年,多亏这张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卡,我妈妈可是得利了。我们子女们也轻松了不少,得给政府点个‘赞’!”神兴社区的杨女士这样说。杨女士的母亲吴季贤是一位重度失能老人,3年前的春天摔了一跤,出院后老人的生活就不能自理了。“我妈需要理发、洗澡,房间需要收拾什么的,我们打一个电话,上门服务的就来了,卡里这500元钱挺顶事的,帮我们分担了负担。”杨女士说,护理失能老人很辛苦,政府的这张卡让子女们从容了很多。
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天伦之乐
镜头一:40多位老人一起包饺子
昨天,在北新街街西的宁安街道日间照料中心,40多位老人齐聚一堂。大家一起边吃水果,边听了关于精神养老的讲座,之后又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年轻的时候,工作很忙,我也很独立。现在岁数大了,一个人在家里那种孤独是年轻时体会不到的,我现在每天都会来中心活动,和伙伴们聊聊天、看看书、画会儿画,我很喜欢这里。”今年60多岁的王阿姨说。
镜头二:服务项目齐全,还上门送餐
300多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
石家庄市出台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了2020年,将基本构建起“9064”养老服务格局,即90%的老人通过居家养老,6%的老人通过社区养老,4%的老人通过机构养老。
为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发展,《河北省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2017年石家庄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结合中央试点支持政策,对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推进进行政策性支持,9月下旬,《石家庄市市级养老机构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正式出台。此《办法》有很多新的突破,力求在进一步规范石家庄市市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引导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养老事业。
近年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模式逐步完善,公建民营的社区养老机构越来越多,2015年,石家庄市筹集财政资金1400万元,按民政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标准建成了10个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16年,又新建了10家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据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