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20辆环卫车在位于上海市奉贤区的中石化加油站加注了用“地沟油”生产出的生物柴油。这意味着,单位和社会车辆都可以在这里定点加注生物柴油。这也是全国首次餐厨废弃油脂制生物柴油进入成品油终端销售市场。
“地沟油”跑了上千万公里
污染气体排放减一成
记者在位于奉贤区的一个中石化加油站看到,这里新增了两个生物柴油的加油箱。一般柴油售价6.02元/升,而B5生物柴油打9.5折,售价为5.72元/升。加油站工作人员说,按这次20辆环卫车、每辆加注60升计算,一天就有1200升生物柴油被消耗掉。
所谓B5生物柴油,指的是将5%左右的生物柴油,与95%的石油柴油混合的调和燃料。而这一加油站的生物柴油来源,正是人们谈之色变的餐厨废弃油脂,也就是“地沟油”。为推动餐厨废弃油脂资源化再利用,上海从2013年就开始研究在公交车等车辆上试用这种生物柴油。截至9月末,上海已有104辆公交车使用了生物柴油,累计运行了1560.72万公里。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楼狄明介绍,车辆使用了B5生物柴油后,发动机运行正常;重金属以及细颗粒物等污染气体排放降低10%,氮氧化物净化效率在80%以上。
让餐饮企业“卖得掉”
废油加工企业“吃得饱”
过去,处置“地沟油”,餐饮企业需要给环保部门付费,将油交给“正规军”的积极性不高,不少生物柴油的加工企业因此处于收不到油、产能不足的状态。
“由于饱受原料匮乏、市场狭小、政策不配套的煎熬,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多年来举步维艰。”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副秘书长郑树松说,而且由于过去销售市场大门紧闭,生产成本高导致企业成本倒挂。“吃不饱”、“卖不掉”共存,让处置企业难以存活。
解决“吃不饱”,需要通过政策保障餐饮企业从过去的付费处置,转变为“卖油”赚钱。例如,上海探索了“地沟油”的收、运、处、调、用全程闭环监管模式:餐饮企业安装油水分离器,油脂被“上锁”;收运统一车辆并安装GPS、统一持证上岗;由有资质的企业将其处置生产为生物柴油。
解决“卖不掉”,需要制定机制。上海中器环保是上海指定的“地沟油”处置企业。董事长张学旺说,现在每吨收油费用3600元、加工成本2000元。过去,生物柴油只能卖给锅炉房等附加值不高的客户,一吨要亏近千元。现在进入中石化终端销售,附加值一下子就提升了,再加上补贴机制,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