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11月01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为自己的姓氏代言”

发布时间:2017-11-01 08:43:27  

 

□晚报首席记者 高琳琳 文/

yaohf171094.jpg 

“看了晚报的《晒家谱》栏目,我感慨万千。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符强告诉记者,传承姓氏文化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铭记祖辈遗训

昨日上午,记者在驿城区人民街道建新社区见到了符强。面对前来咨询问题的居民,符强耐心解答。

符强告诉记者,他的老家在驿城区诸市镇西符庄,村里的人都姓符。当年部队招兵,父亲参军转业后到市区生活,一家人在此定居。

“父亲常告诉我们,祖辈的遗训不能忘。我们每代人都是按照族谱给后辈起名字。”符强告诉记者,因为工作的原因,他很少回老家,只记得符家人起名字是根据“明德成仁义,贤才聚庭堂”起的。祖辈们希望自己的后代明理修德、仁义礼智、诚实守信、才智出众。

小时候,每到过年,符强都会跟着父亲回老家祭祖,但当时只想着和小伙伴玩耍。符强说,现在想想,父亲在对逝者追忆的同时,还祈求列祖列宗庇护、保佑自己、亲人、子孙后代平安健康。

有一次,符强外出遇到一个同姓人。二人交流之后发现,他们来自同一个村,这让他既兴奋又激动。以后遇到有人问起自己的姓氏,符强都会向别人简单介绍。他笑称,要为自己的姓氏代言。

探究姓氏起源

说起自己的姓氏,符强说他查阅了许多资料。一些文献上说符氏源于姬姓,是周文王的后裔,“符玺令”是官名,所以符氏是以官职名命氏的。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国,鲁倾公的孙子公雅在秦国任符玺令,世人便称之为符氏。由此可见,符氏得姓于战国末年,距今约2240年的历史。

“还有一个说法是在距今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前秦氏族人苻洪改蒲氏为苻氏,从草不从竹,其孙苻坚登基称帝。淝水一战兵败后,苻氏后人有的因避祸改为符姓,所以苻氏后人融为符氏的一支。”符强说,符姓是历史较久的姓氏之一。

战国时,鲁国被楚国灭掉以后,末代君王鲁倾公有个孙子叫公雅,后来在秦国担任符玺令,其后人便以符为姓。符姓部分发祥之地,根据学者考证,在今河南省太康县一带。公雅的子孙,遍布全国各地的符姓人家,追根溯源,他们的老家都在河南。

符姓传承至今已经有70多代,在这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符姓人家又衍化为诸多少数民族,遍布在中国的东南西北。海外符姓分布在新家坡、马来西亚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说符姓是世界上分布较广的姓氏之一。

传承姓氏文化

虽然很少参与老家的活动,但符强一直关注自己的姓氏文化。符姓文化在当代得到传承发展,还创立了世界符氏恳亲大会。每两年一度的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为联系海内外符氏宗亲搭建了平台。

符强说,传承姓氏文化有利于弘扬中国的历史文化,增进国内外的文化交流,让许多海外华人和华侨不忘自己的根在中国,也为世界符氏宗亲营造一个美丽的家园。

采访中符强告诉记者,其实他姓氏中的“符”是古代朝中传达命令、调遣兵将所用的凭证,先用金、玉、铜、竹、木制成某种形态,再从中间剖成两半,君王的使者和被调遣的人各持一半,传令时相吻合,以验真假。

符强常常给孩子讲述符姓的名人,特别提起北宋时期的雄军节度使符彦卿。当时,他大破辽兵于嘉山、阳城,封魏王,加封太师,辽兵闻其名而丧胆,所以人称“卫符王”。顶着这份光荣,符姓子孙搬迁到其他地方,而且遍布于世界各地的符姓人家,一个个慎终追源,都未曾忘记他们的老家在河南。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姓氏文化源远流长,这是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宝贵的精神财富。”符强说,学习姓氏文化知识、追寻先辈繁衍、创业遗迹,不但能寻根问祖、知其所源,而且能增进亲人之间的认同与爱国情感,为生活增添乐趣。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