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10月27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疆场斩敌寇 盛世祈和平

——记抗美援朝老战士张忠跃

发布时间:2017-10-27 09:15:46  

 晚报记者许静 文/图

jish171043.jpg

张忠跃

 

jish171042.jpg

张忠跃的功勋章。

开篇诗

小鬼十三岁,翻墙赶部队。

先打日本兵,后捣蒋军营。

跨过鸭绿江,杀敌多创伤。

警卫责任大,谨防敌机炸。

首长要抽烟,小子把脸翻。

得胜军旗飘,战士乐逍遥。

归国挖煤炭,再做大贡献。

返乡事农耕,做个老寿星。

张忠跃今年87岁,须发皆白,老态龙钟。昨天,当记者来到他位于确山县瓦岗镇的家中采访时,正在院中树荫下打盹的他却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动作:霍然站立、双腿并拢、昂首挺胸、举起右手,标准地行了一个军礼。望着眼前的老人,记者不禁肃然起敬。

接下来的采访并不顺利,因为老人早已失聪,根本不能与人语言交流。可是,当记者和他用笔交谈,写下“参军打仗,抗美援朝”几个字时,他打开了话匣子,不紧不慢地讲起自己那段尘封已久的戎马生涯。

少小从军身经百战

张忠跃1930年出生于确山县瓦岗镇瓦岗村南下坡村。1943年冬,身体瘦小的张跃忠穿上了八路军的灰军装。当时,他才13岁。说起张忠跃参军,还有一段颇有趣的故事。

1943年冬天,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王震率南下支队抗击日寇转战河南。一天,部队路过确山瓦岗镇,进行短暂休整,当地青年纷纷参军。少年张忠跃见战士们着军装、扎皮带、打绑腿,精神抖擞、威风凛凛,不由心生羡慕,便找到首长要参军。带兵首长问他多大年龄,他怕人家嫌他年龄小不收,便谎说自己18岁了。首长见他个子矮小、身体瘦弱、一脸稚气,就怀疑地摇摇头。他赶紧解释说:“我天天吃不饱,就不长个。”首长见他态度诚恳,就收下了他。

家人得知张忠跃要参军的消息后坚决不同意,于是,将张忠跃锁在屋中。没曾想,第二天一早,院门未开,鸡狗未叫,张忠跃却没了踪影。家人四处寻找,小家伙早已乘着夜色逾墙而走,随军开拔了。

张忠跃对自己20年的从军生涯尤其是近10年的战斗经历记忆犹新。然而,也许是太过惨烈和血腥吧,他对战场情状的描述十分简略:自从穿上军装,便走上硝烟弥漫的战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一场接着一场,似乎让人没有喘息的机会。抗日战争中,他参加百团大战,转战太行山,与日寇拼刺刀,后颈负伤,与死神擦肩而过。解放战争中,他参加延安保卫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枪林弹雨、九死一生。没有慷慨激昂,没有惨痛悲凉,即使是讲述与敌人生死相搏的故事,张忠跃老人的语调仍是慢悠悠的。

“您十多岁就参军打仗,害怕吗?”记者把这些字写在字条上问老人。

“刚开始害怕,可打过几仗就不怕了,到了后来,不但不怕,几天不打仗,还急得慌呢!”说到此,老人的脸上露出孩童般调皮的笑。“您打了那么多仗,有没有遇到过惊险和危难?”记者在字条上问。张忠跃敛了笑容,脸色凝重起来。他慢慢脱下衬衣,挽起裤管,努力地挺直身体,让记者看他身上的伤疤。他的身上竟然有7处枪伤弹痕,最大的一处伤疤位于后颈,暗红色的伤痕微微突出,足有三寸长。“这是百团大战中与敌肉搏时,被日寇劈伤的。”老人说。

烽烟又起再度出征

朝鲜内战1950年6月25日凌晨爆发。开战不久,美国即介入战争,组织“联合国军”参战,并且以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干涉我国内政,同时,借机将战火烧到我国的边境鸭绿江边。中国政府作出决定:组织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9日,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挺进朝鲜。

张忠跃于1951年2月入朝。当时,他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207师23团3营警卫连连长。

战斗越来越频繁,张忠跃坐不住了。他找到首长发牢骚说:“我仗打了好多年,积累了好多经验,咋不让我上前线呢?”首长望着他,脸上带着笑问:“小张,你还嫌身上的枪伤少?你觉得警卫连不重要?”张忠跃一时语塞。首长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说:“好好想想吧!”

张忠跃琢磨出领导话的意思:警卫连责任重大。指挥部和首长住地是敌人袭击的重要目标,因此,必须重点保护。为此,张忠跃带领警卫连战士站岗放哨、管控灯火、搜山。敌人拥有飞机,掌握着制空权。每到夜晚,万籁俱寂,漆黑一片,稍有一点亮光,便会招致敌机轰炸。

张忠跃对灯光管制格外上心。一天夜里,首长研究完作战计划,走出掩体透口气,随手划着火柴抽烟。张忠跃见状大惊,猛冲过去,一把夺过烟卷,扔到地上,用脚猛踩,吼道:“注意烟火!”待冷静下来,他十分内疚,忙向首长道歉说:“对、对不起首长。”首长哈哈大笑说:“好小子,做得好。这烟暂时不能抽,等打过仗,再过烟瘾!”

不久,张忠跃终于有了一次上火线拼杀的机会。他们团守卫的一个山头阵地被敌人占领了。多日鏖战,部队伤亡很大,能战斗的战士所剩无几。红了眼的团首长命令警卫连上阵,夺回阵地。接命后,张忠跃兴奋不已,带领战士们小老虎一样向山上冲去。他们将要攻至山顶时,被敌人的几挺机枪压制。张忠跃召集几名身强力壮的战士,带上手榴弹,摸至敌人两侧,一起投弹,终于炸哑敌人的机枪,夺回阵地。

盛世祝愿永远和平

张忠跃1953年冬随部队回国,旋即开赴平顶山矿务局参与煤矿建设。一次回乡探亲,改变了他的生活之路。

1962年金秋,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家乡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三年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他家翻修了房子,分得了自留地,一家人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无忧无虑、其乐融融。看到这种景象,张忠跃作出一个让人不解的决定:申请复员,回乡生活。不久,他办理了一切手续,回到了故乡。

张忠跃一直在家乡的厚土上耕耘,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与妻子育有四女三男七个孩子,儿女们都成家立业。眼下,张忠跃夫妇跟随小儿子张军义一家一起生活。张军义亦农亦商,家境殷实,近年在瓦岗镇买了宅院、盖了房子,让父母尽享天伦之乐。

张忠跃老人喜欢看戏,镇上或周边村庄来了戏班子,他都去看。他说,自己耳聋了,听不见,只是去凑个热闹。对于自己的战斗经历,老人并不常讲。他告诉记者,自己打的那些仗,是不得不打的。“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一定要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祈愿天下永远和平。”张忠跃说,发起不义之战者,必是恶魔,也终受到历史的惩罚!

恍惚间,记者觉得,面前的老人变成了一位哲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