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10月13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间滋味

发布时间:2017-10-13 08:58:41  

□曹蔚华

吃过一代文学大师首创的塞馅回锅油条吗?

知道最好吃的菌类是哪种吗?

心里美、卫青和“杨花萝卜”哪个最适合凉拌?

读《人间滋味》,和文坛巨匠、“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老先生一起品美食、读名著、学历史,赴一场极具人间烟火气的饕餮盛宴。

老爷子曾自诩“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可称得上是“资深吃货”。从地方风味到家常小菜、特色美食,从国宴名菜到五谷杂粮、粗茶淡饭,汪老先生把“吃”这件事写得文采飞扬、活色生香。

这吃,可不是随随便便地吃。“吃喝门道,贵在讲究”,汪老先生的美食散文亦很讲究。诗文、典故、历代文人墨客的记载评述,书中随处可见。“葵本来是中国的主要蔬菜。《诗·邠风·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见其普遍。后魏《齐民要术》以《种葵》列为蔬菜第一篇。‘采葵莫伤根’‘松下清斋折露葵’,时时见于篇咏。元代王祯还称葵为‘百菜之主’。“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红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沙汀《淘金记》写幺吵吵每天用牙巴骨炖白萝卜,吃得一家人脸上都是油光光的。”“腾冲人把炒饵块叫‘大救驾’。据说明永历帝被吴三桂追赶,将逃往缅甸,至腾冲,没吃的,饿得走不动了。有人给他送了一盘炒饵块,万岁爷狼吞虎咽,吃得精光,连说:‘这可救了驾了。’”读着这些妙趣横生的小吃典故,既饱眼福又“涨姿势”。

当然,没有亲身体验哪敢称资深?“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脚乱,客人坐立不安,这酒还喝个什么劲!”“二尺多长的活治整鳜鱼入大锅滚油于炸,蘸椒盐,吃了令人咋舌。至今思之,只能如张岱所说‘酒醉饭饱,惭愧惭愧’。”“(干巴菌)洗净后,与肥瘦相间的猪肉、青辣椒同炒,入口细嚼,半天说不出话来。”这语言,朴素平淡接地气;这点评,精准细腻有内涵,读之备感亲切。

若单单以为此书就是吃货心得,那就错了。“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中国的许多菜品,所用原料本不起眼,经过一番‘讲究’之后,便成了人间至味”,饮食如此,人生,亦如此。汪老爷子写的是吃,聊的是人生,品的是情怀。

“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

“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

“总之,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我离乡50多年,至今还记得豌豆粥的香味。”

舍伍德·安德生的《小城畸人》记一老作家,“他的躯体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处了,但他身体内有某种东西是全然年轻的。”汪老希望自己能像那位老作家,童心常绿。读汪老的作品,无论《大淖记事》《人间草木》还是《人间滋味》,你会不由为汪老的童心未泯、质朴纯净感动,为他的家国情怀和对人间烟火的温情感动。

正所谓,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