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生意不做愿做村民带头人
村支书爱洒乡间 造福一方
□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实习生 姬祥燕子 文/图
鲁军良(左一)重温入党誓词。
鲁军良介绍正阳县委旧址。
走进正阳县新阮店乡中心庙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村口大牌子上写的标语: 追寻红色足迹 ,创新基层党建。放眼望去,宽敞漂亮的文化广场和整齐竖立的一排古香古色的历史文化牌,讲述着正阳县悠久的历史。整洁的村庄、平坦的道路、村民的笑脸、绘制的乡村公益文化墙,构成了一幅乡村美丽画卷。8月28日记者在这里采访时,虽然天一直下着雨,但村里美景依然。
“这都是村党支部书记鲁军良给村民办的好事。”该乡财政所所长姚松说,鲁军良带领中心庙村村民奋斗了近10年,使村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主任一肩挑
2008年,养了15年猪的鲁军良,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最多时养了80多头母猪,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在村里成了有名的致富能手。鲁军良是村里公认的好人,谁家有矛盾了,他耐心解决;哪家有困难了,他毫不犹豫地帮助。
就在这一年,村委换届选举,他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全村人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鲁军良没有退缩。他跑项目、想办法,乡间路上有他奔波的身影,田野里有他忙碌的身影,夜灯下有他思考的身影。他时刻坚守在岗位上,只为了让村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为了村里的事,鲁军良养猪的生意也耽误了,家里的收入减少,妻子对此很生气。因为鲁军良的父亲在世时曾担任过村委主任,他80多岁的老母亲也劝他不要干了。母亲多次对他说,村里的事不是小事,村里有多少人他就得操多少心,村支书不是好干的……
家人多次问他到底图啥,他说:“我是在中心庙村长大的,中心庙村是正阳县第一届县委所在地,村里很多前辈是地下党员,他们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我,我要继承先烈的遗志,不忘初心,沿着先烈们的足迹前行,让村民和我一起过上好日子。”鲁军良说,人,不能光想着自己,应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帮助更多的人。
结对帮扶贫困户笑了
虽然天下着雨,但记者在中心庙村采访,脚上没有沾上泥土。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原来仅有的两条道路,是20多年前修的,早就坑坑洼洼,给村民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为了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路,鲁军良下决心把村里的路修一修。他积极跑项目、寻合作。经过鲁军良的努力,截至目前,全村7个自然村的道路全部硬化,共修公路5条,长8公里,使中心庙村户户通公路。
“鲁书记好!快到屋里坐。”上午11时30分许,当记者一行走到村里一户人家的门前时,户主鲁爱中热情地和鲁军良打招呼。
“这是鲁书记帮俺申请的危房改造,主体工程已经结束,等天晴了,做做收尾的工作,俺就可以住进去了。”68岁的鲁爱中指着还没有撤掉建筑架的房子高兴地说,他是贫困户,鲁军良多次到他家看望,与他结对帮扶,他有什么困难及时帮他解决,他遇上了一个好书记。以前由于缺少技术和资金,他们家年人均收入不足2500元。鲁军良多次到他们家中进行项目帮扶,让他参加技术培训,并对他进行物资帮助等。目前,他家年人均收入万余元。
该村贫困户王欢迎全家5口人,在鲁军良的指导下,种养结合,年收入2.6万余元。同时,鲁军良积极与彭新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联系,在本村解决帮扶对象就业近100人,帮扶成效明显。
记者在该村采访时,村民们对鲁军良竖起了大拇指。贫困户在接受采访时笑声不断,对鲁军良赞不绝口。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增收
一望无际的花生长势喜人,有些农户家里已经堆起了刚刚收获的花生。“今年的花生长势好,产量高。”一村民说,这几年种植的小麦、花生都是鲁军良引进的优良品种,农户收入也高了。
如何发展壮大农村经济,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是鲁军良整天思考的事情。他请专家多次到田间地头调研,带头更新花生、小麦品种,使本村的花生、小麦产量和品质每年上一个新台阶,很大程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到2016年,由于品种改良,全村的花生、小麦收入提高20%左右。
此外,该村每年拿出300余万元,用于惠农事项共14项,人均福利达到5000元。
同时,鲁军良还带领村委一班人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狠抓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因地制宜种植优质花生3500亩,投资20万元完成了蓄水灌溉配套工程,着力打造优质花生、小麦示范园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闯出了一条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作为一肩挑的“班长”,鲁军良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常常告诫自己:“党组织把这么重要的担子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工作中我要自觉接受村民和党组织的监督,不搞特殊,时时事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全体党员干部树立榜样。”
出资修缮红色旧址
其实,这不是记者第一次采访鲁军良。2016年10月,因为鲁军良出资修缮中心庙村红色旧址,记者曾到该村采访。
中心庙村是正阳县革命的发源地,这是当地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打响这个招牌,村里决定修缮和复原县委旧址。总工程要60多万元,可村里没这么多钱,鲁军良就自己出资40余万元,余下的,在村民范明宇、彭新民的带动下,全村人自发捐款20余万元。
在修缮过程中,鲁军良带领村民用推斗运送物料,光轱辘就用坏6个。革命旧址修缮好了,鲁军良就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寻找村里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遗物:亲笔信及用过的煤油灯、纺车……不忘初心,让人们记住历史。
“中心庙村是正阳县革命的发源地,我们修缮中共正阳县委旧址,就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思想上脱贫了,才能真正实现脱贫。”鲁军良说,这里的红色精神,埋藏在每个村民的精神里,最重要的是要将这种精神激发出来。
另外,鲁军良还让村小学的学生每年来这里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去年村里要建文化广场,鲁军良又拿出1万多元钱。广场选址需要用地,他把自家的几亩地贡献出来,这才有了今天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场地。
鲁军良的付出也感染了村民。现在,中心庙村村民争着“吃亏”的事儿可不少。村民范小合说,村里的路灯,是几户条件比较好的村民共同出资架设的,并且他们还承担了平时的电费;村里正在修建的一个亭子,是一名在外地做生意的村民出资建的……
“原来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还安装了路灯,夜里再也不是黑灯瞎火了;吃过饭,有的村民跳广场舞,有的村民到文化广场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了……”说起村里的变化,65岁的村民范明连如数家珍。她说,全村人的腰包鼓了,生活变好了,他们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鲁军良。
“这儿,我们要发展生态农业;那儿,我们要修复明清庙会一条街……”鲁军良指着该村的五年规划图,描绘着中心庙村未来的宏伟蓝图和村民的幸福生活。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2011年和2014年村委换届选举中,鲁军良两次全票当选村里的一肩挑“班长”。2013年,鲁军良荣获正阳县委组织部颁发的“乡土拔尖人才”称号,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荣获该县“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7年荣获该县“双创”带头人称号;该村先后获得“扶贫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