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10月11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之区别

发布时间:2017-10-11 09:09:11  

首先,表现形式不同。从表现形式上看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主要分笔记、传奇两种艺术形式。《阅微草堂笔记》是典型的笔记小说,采用的是笔记体小说的表现形式。而《聊斋》是“一书而兼二体”的志怪小说,并且成功借鉴了史传文学的许多叙事方法。《聊斋》从艺术形式方面看包含了传奇志怪两种题材,并且作为志怪典型得到人们的赞誉。

其次,思想内容不同。两部作品以不同的叙事方式反映的思想内容有很大差别:《阅微草堂笔记》从思想内容来说,主要是“劝惩”,其次是宣扬“因果报应”。纪晓岚本人不避讳作品的劝诫主旨,在卷一开篇明确提出作品主题:“有益于劝惩”。可见,《阅微草堂笔记》的劝惩功能。蒲松龄之孙蒲立德认为《聊斋》思想内容“其事多涉于神怪,其体仿历代志传,其论赞或触时感事,《聊斋志异》叙事研究而以劝以惩”。虽然《聊斋》叙事也有劝惩之意,但是以直接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广泛揭露科举考试的弊端,热情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当时重大的时代主题的思想内容为主。《阅微草堂笔记》为“使人知所劝惩”,因而极力宣扬封建道德与因果报应。

再次,形象创新不同。《聊斋》艺术形象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人物、情节和语言三个方面。纪晓岚是大学问家,阅历丰富,又有文学才华,但思想保守,记神鬼物怪之事往往寓有宣扬纲常名教偏向,又强调“著书者之笔”,所以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在这几方面则缺乏艺术创新,鲁迅的《三闲集·怎么写》这样评价《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揭力只写事状,而避去心思和密语。”

从两部小说在叙事中体现的审美和教化作用看,蒲松龄在写作时是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真切感受和情感融入到了小说里,把强烈的爱憎感情寄寓在叙事之中,有时直接以“异史氏日”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感受,以美的、有灵性的狐意象来实现对形象的审美和对读者的教化,借作品实现自我。而《阅微草堂笔记》因受作者思想的影响,作品主题的思想性和批判性无法和《聊斋》比拟,另外《阅微草堂笔记》不注重语言的灵活运用,只注重事实的劝惩和因果报应作用。

(新源)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