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9月26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十八岁老人快乐骑行

发布时间:2017-09-26 09:17:32  

 晚报首席记者高琳琳 文/图

yaohf170986.jpg

张秀德。

晚年为健康骑行

“张大爷,又准备出去骑车啊?您老的身体比我们年轻人都好。”“是啊。心情好,身体就差不了。”近日,记者在市南海路九巷见到了和邻居打招呼的张秀德老人。虽然已经78岁,但是老人穿上骑行的服装,俨然就是一个帅气的小伙子。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张秀德还没有出生,父亲就被抓了壮丁,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到许昌卷烟厂干活,不久也去世了。当时,姐姐9岁,他只有3岁。姐弟俩从许昌一路要饭回到驻马店,在亲戚的帮助下生活。

张秀德结婚时,家里连床都没有,唯一的饭锅是借邻居的。因为一直过苦日子,结婚不久,张秀德就报名跑到东北铁路部门修铁路。单位领导看他勤快又爱干净,十分喜欢,就让他去管食堂。因为多年节衣缩食,张秀德的身体不太好,但他一直坚持到退休。

张秀德老人告诉记者,多年的劳作让他得了职业病,闲下来后身体开始出状况。因为劳作惯了,张秀德不愿躺在床上。他忍着疼痛起来走路,没想到身体状况渐渐有了好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不少市民选择低碳生活,绿色出行。每天,总能看到一些身着运动服、戴着头盔、装备齐全的骑行爱好者,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乡村小道,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出行,低碳出行。

后来,张秀德经常在路上看到老人骑行,觉得这项运动挺好,就加入到骑行的行列。

运动中收获快乐

目标确定后,这位倔强的老人开始了他的骑行生活。最初,张秀德骑着自行车在市区转悠,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慢慢地,随着体力增加,他的骑行范围不断扩大,从市区扩展到乡村,再到县城,每天上山下乡成了家常便饭。

早晨出门,晚上回家,有时候他一天能骑八九个小时。他经常骑车外出会朋友,身体越来越好,腰腿疼的毛病很少犯。

就这样,张秀德除了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和走亲访友外,一年四季不间断骑自行车锻炼身体。每天,他都把骑行的路程记录下来,每年记一本。多年的骑行生活,使张秀德的身体慢慢恢复至健康。

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多了,张秀德老人的性格越来越开朗。骑行到哪里,他就把自己的健康心得宣传到哪里。与人接触得多了,朋友也就多了,现在他和其他锻炼身体的爱好者经常沟通,交流健身心得。

张秀德说,骑行的路途并不是一帆风顺,在骑行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刮风下雨、摔跤受伤,自行车出问题坏在半路更是家常便饭,但小小的挫折从未阻挡他前进的脚步。后来,他跟人学习修车技术,几乎成为“修理专家”。为应对骑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伤病,他购买了急救药箱。

“骑行是一种文化,在骑行过程中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广交朋友。”张秀德告诉记者,有些人参加骑行以后,连伤风感冒都没有了,大家不但收获了健康,而且收获了快乐。

勤劳善良传递正能量

“我父亲工作时从不浪费单位的东西,就连一粒麦子掉在地上他都要捡起来。”提起父亲,张秀德的大儿子张海龙说,父亲每月的工资都寄给了家里,他在单位吃的饭很简单,退休前穿的全部是工作服,兄弟三人从来没见父亲买过新衣服。

张秀德一直教育三个儿子,不要铺张浪费,出门随手关灯,饭菜不能剩下,洗脸水要再次利用。虽然对自己和家人严格要求,但是对待邻居和有困难的人,张秀德十分大方。

老人听说邻居生病急等着住院,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取了些钱送到对方手中。遇到邻居在家中突发疾病,他第一时间把对方送到医院,还主动垫付医药费。张秀德经常帮助有困难的人,用他的话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能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

父亲言传身教,张海龙和两个弟弟无形中都在跟着父亲前行:洗脸水留下冲厕所,洗脚水留下打扫卫生,吃不完的饭打包带回家。

“我们现在出门随手关灯断电就是受父亲的影响,而且遇到有困难的人会主动帮一把。”老人的三儿子说,父母那一辈人勤俭节约、艰苦朴素,这种良好的家风会一代一代传下去,成为一种社会正能量。

喜爱运动的张秀德晚年生活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他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生命,同时向更多的老年人传递健康的生活方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