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记者 肖婷婷
“天凉好个秋”。但对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秋季要特别留神。近日,气温转凉,早晚温差大,市区各大医院里多了不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近日,记者来到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看到不少病人正在排队看病。市民黄洁告诉记者:“我是陪母亲过来看病的。母亲患有脑血栓,近日病情加重,总是头晕,手有些发麻。”
温差大易诱发疾病
该院心内科主任赵文艺告诉记者,最近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所增加,这主要和季节变化有关。秋季昼夜温差大,人体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变化较大,造成血压波动增大,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赵文艺介绍,很多人夏天时血压控制得很好,甚至不用吃药就能保持稳定,但一到秋季血压就升高。这是因为血管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在夏季,它处于舒张的状态,一旦遇到气温骤降的情况,血管就会收缩,导致管腔狭窄,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和血压波动。
赵文艺介绍,一些心脑血管病发作之前会有一些预兆。如心梗发作前会有胸闷、暂时心绞痛的症状;而中风之前会突然晕眩、说话困难、短暂的眼前发黑等。出现这些先兆时应警惕,及时就医。
赵文艺表示,以前在中老年人中高发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已呈年轻化趋势。
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据了解,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健康的头号“杀手”。赵文艺介绍,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赵文艺提醒,曾有过心脑血管病史的人,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年龄大的人在这个季节要注意保暖,尽量不要受凉,可以适当运动,但不要做剧烈的户外运动。应保持乐观情绪,情绪不能过分激动,防止过度疲劳。“三高”的人,除了要戒烟外,还要增加对血压、血糖、血脂及体重的检测。如果出现胸闷、头晕、走路不稳等情况,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