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新宇
9月10日,教师节,天不亮就开始下雨。早晨7时,到遂平殡仪馆送别敬爱的张友轩老师。
张老师是9月8日凌晨3时15分因病去世的,享年84岁。他去世4个小时后,董贺丽老师打电话告诉了我这个噩耗。想起张老师勤勉、正直、善良的一生,想起学生时代他对我的关爱,不禁悲从中来。
张老师身材高大、微胖,喜欢打篮球,脸上永远带着善意的微笑。高中二年级、三年级,他教我政治。他很平和,从不发脾气,从不批评学生,讲课循循善诱而不失风趣幽默。上课时有学生捣乱或窃窃私语,张老师会停止讲课,面带微笑地看着他们,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纠正后,张老师才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继续讲课。
高中入校不久,我就知道了张老师,因为他家出了个留美博士。那个年代,大学生还比较少,何况是留美博士。我本以为博士是张老师的儿子,但很快就听说是他的外甥,管他叫姨夫的。博士家在农村,幼年丧父,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家庭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是张老师及时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把外甥接到自己家里读书。外甥很聪明很用功,高中没上完就考上了大学,念完硕士后被公派到美国留学。事实上,博士的几个弟弟妹妹也都是在张老师家长大的。这让我对张老师肃然起敬。
我上高二的时候,博士从美国回乡探亲,一时成为校园的新闻。那天我到教务处,张老师也在。教务处主任正和张老师商量,想让博士给学生们讲话,张老师一如继往地用平和的口气说:“他不会讲话,嘴笨,说不出来个啥。”我很想见到博士,听博士讲话,但张老师没有答应教务处主任的要求。博士的妹妹是我的同学,我问她原因,她说,她姨夫觉得那样太张扬。多年后我和博士有了交往,才知道博士的口才相当好。
备战高考的时候,各科老师都开始向同学们推荐复习资料。有一天,张老师为我们讲完课后,拿出一本复习资料说:“这本复习资料很有价值,但咱驻马店市还没见有卖的。郑州、武汉的书店里应该有,哪位同学在郑州或者武汉有亲戚,可让亲戚帮忙买。我这里仅有这一本,送给石新宇。”那年我考上了郑州大学,这件事直到今天我都没有忘记。
去年冬天,博士从外地回来,在饭店请张老师一家吃饭,让我也去了。张老师刚出院,身边放着一个轮椅。我们很高兴地谈起了我上高中时的事情,也谈到了我的另几位老师。张老师说:“李兆龙老师已经走了,这几位比我强些,但也都老了,也是一身病。”这几句话,让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张老师的善良。饭后,我们要扶他坐轮椅,他只让女儿扶。坐上去后,他抬起头,还是那样面带微笑平和地对我说:“新宇啊,你老师不行了。”我的心里一阵酸楚,不知说什么好。
张老师一生乐观,生病后也是一样。他这样对我说,是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今年春天,他昏迷后,再没醒来。
追悼会上,博士代表张老师的家人讲话。他说,张老师是他的姨夫,也是他的老师。他和弟弟妹妹们现在都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没有姨夫对他们的关心,就没有他们的今天。他们姨夫的这一生,对得起工作,对得起学生,对得起亲人。
我想,这应该是对张老师这一生最为中肯的评价。
追悼会进行的时候,雨还在下个不停。教师节,我送别我的老师,苍天,也在伤心落泪。
张老师,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