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9月14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学者纵论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7-09-14 08:52:54  

 专家学者纵论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把农业做成幸福的产业

晚报记者 户向阳 朱 晔/文

王建成/图

hxy1709116.jpg

论坛现场。

9月13日下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农业部主办,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河南省农业厅、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柏林国际酒店举行。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增杰主持论坛,河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主任马国明,副市长付自成出席论坛。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处长陈建光解读了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作了题为《现代农业的营养健康本质与一二三产融合扶贫》的报告。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朱明作了题为《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报告。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玉发作了题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信息化与流通》的报告。

专家学者在报告中讲解了很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任务、新政策、新信息等,让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通过农村产业融合,遏制城市向农村要粮、要地、要人、要钱、要产业

“农业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四句话:一是脱胎换骨,二是接二连三,三是顶天立地,四是三生有幸。”陈建光在报告中生动地阐述了什么是农业现代化。

陈建光解释,“脱胎换骨”就是脱掉传统农业的胎,换成现代农业的骨。“接二连三”就是接着加工业的二产,连着一群三产。农业除了搞粮外,还可以搞饭、搞活、搞绿、搞生态、搞文化。除了卖农产品外,还可以卖过程、卖体验、卖观感,让其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再来念头,有后备厢带头,有发展奔头。“顶天立地”就是顶着高科技、市场、政策的天,立着“三农”的地。“三生有幸”,生产生活生态就是资源,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可以打包成农产品和休闲农庄两个产品,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古朴村落为形,以创新创意为径,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空气变人气,青山变金山,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礼品,离城不远不近的地方,住着不高不矮的房子,吃着不咸不淡的饭菜,呼着不雾不霾的空气,看着不土不洋的演出,干着不轻不重的农活,泡着不冷不热的温泉,过着不紧不慢的日子。关注您的胃,吃什么?关注您的肺,吸什么?关注您的眼,看什么?关注您的脑,学什么?关注您的手,玩什么?养眼养胃养肺养心养脑,慢吃慢喝慢睡慢过,把农业做成幸福的产业,把农村做成欢乐的家园,把农民做成致富而有尊严的群体。

陈建光说,要通过农村产业融合,遏制城市向农村要粮、要地、要人、要钱、要产业,为农村留住资源要素、留住人气人脉、留住利润税收、留住产业链条,化解农户是松散的,土地是零散的,资金是闲散的,市场是分散的,合作组织是软散的。做大规模聚集点,一片一片开发;做长产业延伸点,一条龙一条龙开发;做亮品牌闪光点,一个产品一个产品开发;做圆循环经济点,一个圆圈一个圆圈开发;做强社会服务支撑点,一个平台一个平台开发。

一二三产融合扶贫

“现代农业的本质就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戴小枫在报告中非常直接地亮明自己的观点。他说,现代农业的本质是把村民变成市民,把农民变成工人,把农村变成城镇,把农业变成工业。

戴小枫介绍,2016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28万亿元,占制造业比例的19.4%,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2比1,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关乎实现四化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亿万民众福祉的大事情。”戴小枫说,如今,很多工商企业和投资集团纷纷把目光投向农产品加工业。

戴小枫在报告中介绍了山西岚县马铃薯主食化加工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农民脱贫致富的情况。在发展马铃薯产业方面,岚县首先是做强一产,夯实发展的基础。如扶持马铃薯育种龙头企业康农薯业有限公司建成了全省一流的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实现脱毒种薯使用全覆盖。同时,通过品种试验,探索适合岚县气候特点的优质、高产、多抗专用新品进行推广。其次是大力发展马铃薯主食化加工业,扶持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该企业年可加工转化马铃薯7万余吨,开发了粉条粉丝、淀粉、蒸饺粉等20多个品种。该县还成立了马铃薯主食化研发推广中心,土豆宴研发团队研发了108种马铃薯美食,注册了“土豆宴”商标。

岚县县委、县政府在北京举办以“岚县土豆进京,畅享绿色新生活”为主题的岚县土豆经济全产业链系列产品北京展销会,将岚县马铃薯推向首都大市场。完成每年1000吨马铃薯进北京大学的贸易签约和智慧岚县城市云大数据、全域旅游、铸造等7个项目签约,签约额达到28亿元。一场“小土豆”的展销会引来脱贫攻坚、开放招商、互利共赢的大效果。

资料显示,马铃薯产业如今已成为岚县农民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2016年,岚县马铃薯种植面积30万亩,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95%以上的贫困人口,年总产值6亿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96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有4996名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426元,实现稳定脱贫。2017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3.4万亩,种植农户31415户,其中贫困户6624户,预计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2330元,带动80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利用新技术装备

挖掘农业潜力

“今年上半年,鸡蛋滞销,很多养鸡户赔得血本无归,而下半年,鸡蛋价格又涨了上去。如果有个高乳化性蛋黄粉生产线,养鸡户肯定不会亏这么多。”朱明在报告中首先阐明了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在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朱明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向一二三产业渗透融合。夯实家庭农场、合作社、大户等融合主体发展基础,需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装备建设。农产品初加工是指对农产品一次性的不涉及农产品内在成分改变的加工,即对收获的各种农产品进行预冷处理、产后净化、分级分类、干燥贮藏、保鲜包装等处理。通过加强田头预冷、产地干燥、保鲜贮藏等加工设施建设,加强粮食储备中心建设、果蔬综合加工中心建设,实现农产品减损、增供、保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各类加工龙头企业等融合主体,要大力提升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有效提升劳动率,降低劳动强度;有效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种类;有效优化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拓展价值链,增加加工效益。目前,加工技术成套装备正在广泛应用,如胡萝卜汁生产线、苹果原浆加工生产线、高乳化性蛋黄粉生产线,还有主食加工中央厨房等。

要不断完善精深加工技术装备,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朱明建议,要开展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树立“大食物、大农业、大资源、大生态”的理念,利用新技术装备充分挖掘农业潜力。要构建“产学研推用”有机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建立具有中试能力的工程化研究平台及产业化应用平台,开展工程化研究和核心装备创新。要加强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的集成创新,着力解决制约产业融合发展的难题。

农业信息化助力

现代农业发展

“不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人交流的人属于文盲之列。”安玉发在报告中说,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被称为互联网时代中国新的四大发明,无一不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未来中国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贫富之间的差距将因信息资源占有程度的不同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使用拖拉机作物田间管理自动导航精准施肥,可节约肥料30%。精准施药,可大幅度提高作业质量,可节省用药60%。”安玉发举例说明农业信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本的植物工厂,产量是普通日光温室的30倍,是传统生产的50倍;欧洲的智能化养猪设备,3名工人可以管6000头猪。因此,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安玉发还介绍了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流通变革。他说,互联网带来了新一轮的流通革命。如农村电商,推进了农产品渠道模式升级。过去,农产品由农民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四五个环节,如今,通过电商这个平台,把这四五个环节都省了。农产品的价格高了,农民的收入也高了,消费者因省去中间环节,买到的东西比在线下便宜得多,双方都得到了实惠。

安玉发建议,要充分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营销、支付、售后服务等方面线上线下互动,全方位、全天候满足消费需求,降低消费成本。要发展体验消费,提高供应链管理控制能力。要推进农产品销售分级,推进农产品流通标准化。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