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9月08星期五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伞的张师傅

发布时间:2017-09-08 09:06:20  

□李勤玲   张广智  /

以手工技能或其他技艺为业的人即为手艺人。提起手艺人,人们马上想到的显然是陶工、铁匠、织工、木匠、厨师、乐手等,然而,手艺人的定义是相当宽泛的,只要娴于一技,都可以被称为手艺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代写书信、修钢笔等很多老手艺即将消失,很多手艺人的传承后继乏人,娴熟的手艺随着时间的流逝行将消失。为了引起全社会对这些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建立驻马店各类手艺人的文字和影像记录,本报从即日起开辟《天中手艺人》栏目,以飨读者。

          ——编者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代写书信、修钢笔、修伞等很多老手艺即将消失,很多手艺人的传承后继乏人,娴熟的手艺随着时间的流逝行将消失。全社会对这些传统手工艺及手艺人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让这些流传数千年的老手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reny170918.jpg 

认真修伞的张师傅。

jish170913.jpg 

装备齐全。

jish170912.jpg 

走街串巷修伞的张师傅。

jish170914.jpg 

一天中午正在午休,猛听街上有人长声吆喝:“谁修伞,修伞了……”想到自己的遮阳伞一个伞骨折断了,就急忙起床出门,叫他别走。

修伞师傅是个老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一头银发,穿着白短袖灰色裤子,脚穿一双棕色凉鞋,打扮得干净利落,想来年轻时还是一名英俊潇洒的男子。他推着一辆老式飞鸽牌自行车,车把上、车梁上、后座上挂着、捆着各式各样的伞骨伞架修伞工具等物件,边走边吆喝。

听说要修伞,老人在路边把车子支好,边往下卸工具箱,边对我说:“闺女,搬只板凳来。”我急忙给他搬只小板凳,让他坐下。到房间找出坏了多日的遮阳伞,问他还能不能修。他接过伞看看说:“好修,5元钱。”

儿子好奇,也搬只小板凳坐下来看他修伞。他娴熟地把坏伞骨卸下,在自己的工具箱子里找来一个相似的伞骨,安装上,用小螺丝钉固定好。看着他修伞,我不禁问他:“大爷,你什么时候学的修伞?”他边忙活边自我介绍说,他是汝南县张楼镇人,今年72岁了,年轻时在焦作市伞厂工作,当时还是厂里的业务骨干。后来,因为老伴的成分问题,就买断工龄回老家种地了。

几分钟的时间,伞就修好了。他修好后还细心地给每节伞骨、伞把接口处涂上润滑油,并告诉我怎么轻轻打开,怎么合伞。

打开了话匣子,老人修好了伞也没有着急走,就和我们唠起来。他说,年轻时家里穷,兄弟四个,饭都吃不饱。他是家里的老大,20多岁了还没娶上媳妇。后来父母急了,1965年就托一个在焦作伞厂上班的远房亲戚,介绍他进伞厂上班。

刚进厂第一年,他天天跟着师傅专心学手艺,雨伞虽然看着简单,但制作过程很烦琐,有很多道工序,大到制作伞布、伞架、伞骨、伞把、伞托,小到螺丝钉的固定等,每一步都要细致耐心。

经过一年多的虚心学习,张师傅成为一名技术能手,后来还入了党。有了一份工作,加上小伙子个子高长得帅,就不断有人给他介绍对象。很多姑娘看中人了,但一听说他家里很穷,还有三个弟弟,就没有了下文。老人记忆深刻地说,1972年农历七月初二,他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老伴。

他与老伴农历七月初二见的面,当时姑娘和家人都很满意。岳父是驻马店市邮政局的职工,家里成分不好,姑娘也老大不小了。岳父说,也不嫌弃他家里穷,唯一的条件就是结婚后把姑娘也安排到伞厂上班。张师傅说,虽然在厂里工作几年了,领导很赏识自己,但能不能把媳妇安排进厂,他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为了成事,他当时一口答应。

他们初二见的面,没几天姑娘家托人送信说,要尽早结婚。十五那天,他赶到驻马店市,要接人家姑娘回家结婚,从市里到村里还有一百多里路,怎么回家呢?他就狠狠心,把存了几年的钱取出来,花142元钱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

老人感叹地说:“那时我每月工资才108角,142元钱可以当现在的几千元花了。虽然贵也值了,现在我骑的还是那辆飞鸽牌自行车。骑几十年了,车架、轮子都好好的,就是换了多次轮胎。它现在也快成古董了,没少给我出力啊。”

骑着新自行车,张师傅带着姑娘就回张楼老家了。第二天正好是农历十六,是个好日子,家里穷也没什么好准备的,他们就拜堂成亲了。婚后他把妻子带到焦作,费尽周折让妻子当了伞厂的工人。

第二年,他们有了儿子。张师傅说,本来他们在厂里干得好好的,后来文化大革命闹得越来越凶了,有好事的检举他老伴成分不好,这样厂里就做他的工作,要么与老伴离婚,要么开除他的党籍,走人。

张师傅说:“老伴心眼好,年轻时长得也好,一家人过得好好的,宁愿没工作,我也不会离婚。”1976年初,倔强的张师傅与厂里签了买断工龄合同,回家种地了。当时村里有人说他傻,但他从不后悔。他说:“如果不回来,现在也能每月拿几千元的工资。不论什么时候,老婆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两个孩子都成家了。近两年,他和老伴也不种地了,这才捡起老手艺走村串巷修理雨伞,挣点零花钱。老人说完,对着我们哈哈一笑,收拾好工具箱,推着他的自行车,又吆喝着走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