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9月08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布时间:2017-09-08 08:59:01  

□原无

流行词:吃货   吃豆腐

 

这个字的字义太过常见,我们索性“就此别过”。不如循着人们的吃相,看看能吃出什么样酸甜苦辣的味道,探究一下吃的体内隐藏着多大的“灵力”。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所谓的玉食珍馐、山珍海味算什么?吃苦、吃力、吃惊、吃板子、吃老本、吃野食、吃不开、吃不消、吃不透、吃不退、吃不了兜着走……吃下去它们才算得上品出了人生真味。别看这些东西不用动嘴,但是“嚼起来咽下去”可不是件容易事。

古代汉语中本有“吃”和“喫(chī)”这样两个读音相同而字义并不相关的字。其中“喫”从口,契声,是表示吃东西的;“吃”的本义却是口吃,与用口进食毫无关系。汉字简化时,专家们似乎有点乱点鸳鸯谱,把“喫”的任务归到了“吃”那里,喫因此消失。从那时起,吃才开始真正“吃东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说吃是用嘴进食并不准确,因为它重在表示通过牙齿咀嚼食物)。不管“喫”是潇洒地一笑而去还是曾经哭得梨花带雨,终究是被贴上封印,难再见天日。至于吃,毕竟占了人家的宅院,以后的日子惴惴不安,心理阴影面积还是有一片的。看看它的结构:左口右乞,就能让人浮想联翩。乞是什么?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可能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在请求人家原谅。那么多年前出生时就带了这样一副印痕,难道是命中注定?有了此等阴影,纵有一嘴“伶牙俐齿”,有机会大快朵颐,但是如果想胡吃海喝、纸醉金迷,心里难免有所忌惮。

吃东西需要一点点咀嚼,需要用力,需要细致,原因是所吃的东西也大多要用牙咬,比喝进去东西要麻烦。引申出来的字义往往也都有这方面的痕迹,描摹的多是不容易得到、进展艰难的状况。要不人们怎么会说“挣钱如吃屎”呢?

中国历史上不乏“吃货”,古代的帝王将相、王公贵胄中,这方面的高手比比皆是。因为好吃,不作不死,春秋时期郑灵公就因为一顿甲鱼汤而送命;因为好吃,毁掉江山,大唐的贵族们吃得朱门酒肉臭,而对路边的冻死骨视而不见,终于江山崩塌了。鉴于如此劣迹斑斑,历史上“吃货”不是多么招人待见。

近几十年,吃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缺吃少穿的年代,吃因维持人们生存的重要地位而被人们挂在嘴边。人们一见面必定会问:“吃了吗?”如今,如果一个人再天天把嘴凑到吃喝上,就会被人骂得狗血喷头:除了会吃外还能不能干点别的!看来老皇历应该撕掉了。当今社会生产力那么强,生产出的产品那么丰富,如果大家还抱残守缺过分省吃俭用,反倒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如果你不吃?人家养殖户怎么生存?饭店怎么开下去?这么一看,吃货还是功不可没的。

当生存不再成为问题之后,它的字义指向重心已经开始转移:吃不是问题,吃软饭才是问题;吃不了兜着走才是问题;吃点热豆腐不是麻烦,吃了人的豆腐才是麻烦。所以今天人们关注的吃,更意味着一种休闲娱乐文化。现代“吃货”成了能够善于品味美味佳肴的人。有的吃货又总结出一套套健康、时尚的理论,把吃升级到营养学、美学、哲学的境界了。不过需要提醒一下,吃里的“乞”还有一个意思:社会上总会有不幸的人在为生存而乞食。如果忘记这一点,吃货的吃相会慢慢变难看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