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任羽 文/图
小小门球场,里面有乾坤。绿茵茵的球场上,恣意奔放的是门球,放飞的是老年人的心情。
9月2日下午,细雨霏霏。记者来到驻马店世纪广场的门球场。偌大的透明顶棚给来这里打门球的老人们阻挡了风雨,阻挡了烈日。
虽然是阴雨天,但老人们还是相约来到球场。练球、找朋友聊天,已经成为老人们的每日功课。在这里,老人们一扫退休后的寂寞和孤单,爽朗的笑声传遍球场。
王月梅(右)在练球。
李老太太打门球打了30多年了。
打门球练出了好身体
今年60岁的王月梅是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虽然接触门球才一年多,但她经历了从不喜欢到感兴趣,再到热爱的过程。更让人兴奋的是,因为练球,她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竟然消失了。
王月梅说,打门球是个精细活 ,瞄到哪儿能打到哪儿 ,就是千百次的训练也很难得心应手,这也许就是门球的魅力。况且,赛场上的每一杆球,都是对队员定力、团结、默契和执行力的考验。如果你能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忘记你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在探究一门艺术。
谈起当初接触门球,王月梅特别感激市职业技术学院负责老干部工作的小崔。王月梅说,是小崔动员她走出家门参加老干部门球队的,她决定去门球队尝试一下。走出家门真的很好。医生说,人体的钙吸收百分之九十来自阳光,其余才是靠营养和运动。如今在门球场上,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她的皮肤发烫,但这是最好的补钙剂。
王月梅是个新队员,对门球的规则一窍不通。第一次去,老队员们鼓励她参加单位间的邀请赛, 也可能是她托后腿的原因,他们队没有赢。她仔细观察,发现大家都乐呵呵的,谁也没有把输赢放在心上。正要走时,小崔叫她领奖品,说每人4块肥皂。王月梅感到很纳闷,比输了怎么有奖品?小崔告诉她,每次单位邀请赛,不分输赢每人一份奖品,这是惯例。王月梅心里明白了,这分明是鼓励老人们户外运动,哄老人们开心。
自从参加了门球队,家里的洗漱用品再也没买过,每次领了奖品,王月梅都会高兴地向老伴炫耀。老伴总是说:用你打门球得来的洗漱品,比超市买的效果好,洗的衣服又干净又漂亮。此时,老两口总会大笑起来。
门球场上的老寿星
来门球场上练球的多是老年人,年龄多在五六十岁,但八九十岁的老人也很常见,还有90多岁的老球手。
今年85岁的李老太太是从市劳动局退休的。从一退休,她就来到门球场,如今已打门球30多年了。
“打门球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最重要的是动起来,老年人一定要多动,身体才会好。至于门球的打法也没谁考究,最主要是提棒稳些,瞄准些,这样就能打好门球了。”讲起打门球,李老太太颇有感触地说。
门球场外停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听王月梅讲,这是李老太太儿子骑的车子。每次李老太太来打球,孝顺的儿子总会骑着车子接送。
在门球场上,还有一位穿蓝色衣服的老太太特别活跃。听王月梅介绍,记者才知道,这位老人姓张,已经86岁了,就在附近的托老院住。张大娘一个人多年清静惯了,她最大的乐趣就是打门球,正是因为这家托老院门前有个门球场,她才住了进来。每天,张大娘都会到门球场练球。张大娘自己说,她感觉住托老院比和孩子们住一起更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