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8月17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大县的“绿色跨越”

发布时间:2017-08-17 08:32:51  

 

“我们愿意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率先承担国家重大生态试点探索任务。”面对记者,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3600米的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委书记韩华的这番话,显示出了自信和底气。

河南县拥有全省乃至全国生态保护最好的913万亩有机牧场——河曲草原,以及河曲马、欧拉羊、牦牛等多种优良畜种。近年来,通过探索推进有机畜牧业的产业、规模、品牌效应,河南县建成了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畜产品基地,已经初步实现绿色生态、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的良性循环,其“绿色跨越”式的发展模式成为具有样本意义的生态保护与人民增收“双赢”的典范。

“禁塑令”引发的生态洗礼

进入河南县,第一印象就是看不到塑料袋等垃圾,商店、小卖部不但不销售塑料袋,而且会经常看到牧民在过境公路两侧自发捡垃圾,在旅游人员密集的省道两侧每隔十几公里就有垃圾回收点。

韩华告诉记者,河南县最早提出建设有机畜牧业基地时,就在青海省第一个提出“禁塑令”,2003年全县启动“白色污染”治理策略。

“‘禁塑令’对河南县而言是一场深入的生态理念洗礼。”韩华说。目前,10多年治理“白色污染”引发的生态保护意识已经成为全县各族群众的自觉行动,达到了全县范围内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覆盖。

借鉴“河长制” 创新“草场长”

青海南部高寒地区草原,除了水土流失外,最大危害就是鼠患导致草场退化。河南县一度有135.6万亩草场遭遇鼠害,退化成黑土滩。近年来经过大力治理,恢复草场46.6万亩,鼠害猖獗蔓延的趋势短期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还有89万亩退化草场有待治理。

为了巩固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河南县借鉴“河长制”,创新“草场长”这一草原治理新模式。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包片,成为负责严重退化草场治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在设定时间内恢复草场生态,并经第三方检验合格才算完成任务。

赛尔龙乡乡长尼玛才让说,新制度最大的功效就是责任明确,机制长效。而且,领导干部承担第一责任人大大督促和激发了牧民们生态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保护草场的参与度和支持度大为提高。(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